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唱議的意思、唱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唱議的解釋

倡議;首先提議。《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六年》:“ 延伯 恃其勇,且新有功,遂唱議為先驅擊之。”《金史·宗憲傳》:“ 撻懶 、 宗雋 唱議以 齊 地與 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唱議"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理解為倡導建議、帶頭提出主張或議論。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釋義


二、出處與古典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屬書面語。例如:


三、現代使用建議

在現代漢語中,"唱議"已被更常用的"倡議"取代(如"倡議書")。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推薦使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唱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唱議”指倡議或首先提議,即主動提出主張或建議。該詞由“唱”(公開宣揚)和“議”(讨論)組成,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率先提出策略或決策的行為。

古籍例證

  1. 《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六年》:
    記載“延伯恃其勇,且新有功,遂唱議為先驅擊之”,意為延伯因勇猛且剛立戰功,主動提議率先進攻。
  2. 《金史·宗憲傳》:
    提到“撻懶、宗雋唱議以齊地與宋”,指撻懶等人首先提議将齊地割讓給宋朝。

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擴展解釋為公開讨論或評議,強調對某事的公開意見表達。但這一用法更接近“唱”與“議”的現代組合義,與古籍中的核心含義略有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辯護權别無長物别棹兵民不妙朝寒秤斤注兩鉏霓待臘斷語杜厥芳草天涯肥水扶挾浮遊生物概舉告求公曆鬼隨邪荷裳黃牛還元恢闊灰窯唬弄昏忳降辇膠固結發緝艇開複樂往哀來流心律家漫成磨心牛衣客泥飲貧年悭吝穹顯丘嶽雀鼠耗取境任力人影日漸月染阮囊羞澀傻登登殺鷄吓猴贍學飾言瘦癯索然寡味踏頓微鄙無是無非想屬限閡顯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