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頤豕視的意思、過頤豕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頤豕視的解釋

一種邪6*惡不正的容貌。《戰國策·齊策一》:“太子相不仁,過頤豕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過頤豕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過頤豕視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具有特定的行為與面相學含義,現結合權威文獻解析如下:


一、字義溯源

  1. 過頤

    “頤”指面頰、下颌。《說文解字》釋“頤”為“颔也”,即下巴部位。“過頤”形容下颌異常肥厚寬大,向前突出超過正常比例,屬異常體貌特征。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豕視

    “豕”即豬,“豕視”指眼神如豬般呆滞、斜視或目光渙散。《禮記·内則》有“豕望視”之說,注疏釋為“目妄動而邪視”,形容眼神不正、心術不端之态。

    來源:《禮記正義》(唐代孔穎達疏)


二、典籍出處與釋義

該成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一》:

“過頤豕視,固其理也。”

此處描述奸佞之臣的體貌特征,暗喻其心性狡詐。曆代注家綜合解讀為:


三、綜合釋義

過頤豕視形容人同時具備兩種特征:

  1. 生理特征:下颌異常肥厚突出,目光呆滞或斜視。
  2. 隱喻意義:象征陰險狡詐、貪欲過剩、心術不正的性格特質。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10卷,第1063頁)


四、文化引申

古代相術文獻如《冰鑒》《人物志》均提及此類體貌與心性的關聯。清代學者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诂》中進一步闡釋:“過頤者貪于味,豕視者迷于色”,強調其暗含的縱欲傾向。

來源:《大戴禮記解诂》(中華書局點校本)


引用文獻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
  2. 《禮記正義》·孔穎達(唐)
  3. 《戰國策校注》·鮑彪(宋)
  4.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5. 《大戴禮記解诂》·王聘珍(清)·中華書局

(注:古籍原文需參考權威點校本,現代詞典可查閱圖書館或數據庫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過頤豕視”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拼音與結構

2.本義與出處

3.用法與語境

4.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更深入研究,建議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拔地播精不刊之典翠軿矬子大吝的溜骨碌疊掌東風吹馬耳對轉貳轺蕃華豐沃敷和甘木遘慝挂搭僧古樓子劃地為牢黃檗宗霍爾木茲海峽家婢簡勝簡易經濟作物擊排祭肉祭社季隨極相思季友伯兄絶島絕症劇令老在行诔文辘車緑野堂捋髭錢馬泊六迷裡咕咚髼髼起集青春子青陸祺然氣炎炎啓邑趨承仍世猞猁狲申減死問讨惡翦暴天苑拓迹溫饫舞法夏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