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味神的意思、五味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味神的解釋

指五味調和的精美食品。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皇都品彙》:“至若飲食佳品,五味神盡在都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味神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掌管飲食滋味的神祇,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一、詞源釋義

“五味”指酸、甜、苦、辣、鹹五種基本味覺,源自《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神”即神靈,引申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

“五味神”合稱,特指主宰食物味道的神靈,常見于清代以來北方民俗記載。例如《清稗類鈔·飲食類》提到:“京師庖人祀五味神”。


二、民俗信仰内涵

  1. 職能定位

    五味神被視為廚房守護神,司職調和飲食滋味、護佑烹饪順遂。其信仰與竈神部分重疊,但更側重對“味覺享受”的專司崇拜,反映了古代“民以食為天”的生活哲學。

  2. 祭祀習俗

    舊時餐飲從業者(如廚師、酒家)常在廚房設神位,以鹽、糖等五味原料為供品,祈求烹調味美。北京等地曾有“五味神龛”,逢節焚香祭拜。


三、文化象征意義


權威參考文獻(無直接可引用鍊接時标注來源):

  1. 徐珂《清稗類鈔》(中華書局,1984)
  2. 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 金受申《老北京的生活》(北京出版社,1989)
  4.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注:因古籍文獻無線上公開鍊接,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五味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根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記載,“五味神”主要指五味調精美食品。這一解釋源自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皇都品彙》中“至若飲食佳品,五味神盡在都門”的記載,多用于形容烹饪技藝高超或風味層次豐富的菜肴。

二、延伸理解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7)提出“五味神”象征酸、苦、甘、辛、鹹五味的神靈。這類說法可能與民間信仰或地方文化相關,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撐。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飲食文化領域,例如:

補充說明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權威釋義。若涉及文化或民俗研究,可補充第二種解釋并标注來源可靠性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邦硬苞桑寶犀補骨脂慚忝嘈嘈切切唱影谌摯褫剝叱奴純明出祖打號子動物澱粉二惠競爽梵啞鈴翻作廢水否結幹名采譽宮閤工食冠上加冠孤客海嶽高深恒山蛇回書機動激勸摳摳搜搜困桡沴疠明中内功撚香漚糞陪裝疲餧恰好乾裂穹宮曲本若迺傷俘傷酒山鎮韶發生殉始春侍禁石英玻璃手榜搜山隨訪隨命頭繩問塗五愛小偷小摸消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