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割倒在地上的禾或草聚攏的一種農具。
“禾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傳統農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禾鈎”指用于将割倒在地的禾(如水稻、粟等作物)或草聚攏的工具。其名稱由“禾”(農作物)和“鈎”(彎曲的器具)組合而成,體現了功能與形态的結合。
2. 字義分解
3.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形制或地域使用差異,建議查閱地方農具志或農業曆史資料。
禾鈎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扳彎禾束的竹器。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禾”和“鈎”。下面将詳細介紹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禾鈎的部首是禾(hé),它是一個指代谷物的部首。禾的構造通常由左右兩個部分構成,上面略呈彎曲狀,下面為橫筆。
禾鈎的筆畫為10畫,其中禾的部分占4畫,鈎的部分占6畫。
禾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時人們需要禾鈎來幫助扳彎禾束,以便更方便地搬運。現代漢字書寫簡化後,禾鈎逐漸被淘汰,但其意義仍然保留在漢字中。
在繁體字中,禾鈎的寫法為穗鉤。
在古代,禾鈎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禾在甲骨文中寫作禾,象征着稻谷的形狀;在金文中寫作禾,形狀類似于現代漢字的禾。
而鈎在古代則寫作鈎,形狀類似一個帶有勾狀的鈎子。
1. 他用禾鈎扳彎禾束,然後放入籃子裡。
2. 農民們經常使用禾鈎來搬運莊稼。
組詞:禾苗、禾本植物、禾稈
近義詞:禾鞘、禾草
反義詞:禾穗、鈎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