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急。 唐 白居易 《論行營狀》:“伏以行營今日事宜,真可謂急危極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三:“奏報時乃掩其前半陷伏急危之形,與 冉天元 鋒鋭洶洶之勢,但稱遇賊急戰,禽獲渠魁。”
“急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í wēi,其核心含義為“危急”,常用來形容情況緊迫、危險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事情或形勢非常緊急且危險,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例如:“戰事急危”“病情急危”。
單字拆分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如需進一步查詢,可查看來源:滬江線上詞典、求學網等。
《急危》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形勢迫切和危急。它表示情況緊迫、危險臨近的意思。
《急危》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一是“忄”(心部),表明與情緒和心理狀态相關;二是“卩”(蔔部),意味着與祭祀和先知相關的含義。
它總共有11筆。
《急危》是從古代漢語演變而來的,最早記載在《說文解字》這本文字學著作中。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急危」。
在古代漢字中,「急危」的寫法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但基本上仍然可以辨認出來。
1. 學習時要抓緊時間,因為知識的更新很快,不學習會錯過急危時刻。
2. 火勢蔓延得非常迅速,整個建築物都陷入了急危狀态。
3. 團隊一緻認識到了項目所面臨的急危境地,并迅速采取了行動。
1. 急于:形容心情迫切,有迫切行動的意思。
2. 危機:指處于緊要關頭,面臨重大風險的狀态。
3. 急需:形容某事物的需求迫切,情況緊急。
緊急、危急、緊迫、危殆、危急、危急存亡
安全、平穩、從容、穩妥、安甯、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