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厲拒絕,堅決推辭。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復有侍女 玩水 、 一枝紅 二人來欲伴,生峻卻之。” ********* 《要靠黨員成功不專靠軍隊成功》:“一般舊同志,以為我不出而擔任理事長,吾黨就要解體,一定要我出來擔任。我當時亦不便峻卻,隻得答應用我名義,而于黨事則一切不問,純然放任而已。”
“峻卻”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表示嚴厲拒絕或堅決推辭。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說,“峻卻”通過“峻”的嚴厲與“卻”的拒絕結合,突出拒絕的堅決性,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表述中。
《峻卻》是一個相當罕見的詞語,其意義為“嚴厲抑制、驅散”。在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較為古老和生僻的詞彙。
《峻卻》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峻(部首:山,總筆畫:10)和卻(部首:卩,總筆畫:3)。
《峻卻》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本身的出處并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的是對峭、險地形的形容,如山勢險峻,形容的是山勢險峻不可攀登之意。後來逐漸引申為嚴厲抑制、驅散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表示《峻卻》的詞語為「峻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形和現代漢字有所區别。古時候《峻卻》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是相同的。
1. 他以峻卻的态度拒絕了一切幹擾和誘惑。
2. 這位領導采取了峻卻的措施,使得紀律得以嚴格執行。
《峻卻》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
1. 峻卻之策
2. 峻卻無情
3. 峻卻強壓
與《峻卻》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抑制
2. 驅散
3. 鎮壓
與《峻卻》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放松
2. 寬容
3. 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