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mander; commanding officer] 負責指揮所屬軍隊的長官
總司令
空軍司令
(1).官名。 隋 為内官。《北史·後妃傳序》:“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
(2).官名。 元 為鹽場主管。《元史·百官志七》:“﹝ 至元 ﹞三十年,悉罷所轄鹽司,以其屬置場官……鹽場二十九所,每場司令一員,從七品。”
(3).負責指揮所屬軍隊的長官。 蕭華 《通過大涼山》:“憑着頭一天親身的經曆,彜族人民已經相信紅軍司令與他們的首領結盟是真誠的,紅軍是不會侵害他們的。”
(4).猶當令。 明 徐渭 《十六夜宿葉坊玩月》詩:“春風正司令,桂樹蹔停花。” 清 林則徐 《夷船呈繳鴉片一律收清折》:“惟現值南風司令,各國本年貿易夷船,正應陸續到 粵 。”
根據多來源信息綜合,對“司令”的釋義如下:
“司令”是軍隊中負責指揮作戰及管理部隊的高級軍官職務,通常對應師級以上編制單位的長官,例如軍區司令、集團軍司令、空軍司令等。在部分國家(如中國)也作為“司令員”的習慣性簡稱。
既可用于正式軍事體系(如“戰區司令”),也可比喻其他領域的強勢領導者(如企業“營銷司令”),後者屬于引申用法。
“艦隊司令按作戰計劃進行演習”
“司令員的決策直接影響戰役成敗”
如需更詳細軍事編制對照或國際軍銜對比,建議查閱權威軍事百科。
司令(sī lìng)一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力”,總共7個筆畫。它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最早的寫法是“吏令”,意為政府中的封建官員對下級官員下達的命令。
在繁體字中,司令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變化,司令最早的寫法是“吏令”,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寫法。
例句:
1. 司令官下達了作戰指令。
2. 我們要服從司令的命令,完成任務。
1. 司令部:指指揮和管轄軍隊、工廠、部隊等的機關或地方。
2. 司令員:指擔任軍隊指揮、作戰指揮或工廠、企業管理等工作的人員。
3. 司令塔:指在戰術操作或訓練中用于發號施令、指示動作的建築。
4. 司令員:在一些特殊領域,如體育運動、舞蹈團隊等,負責指揮和決策的領導人。
指揮、指令、命令。
部屬、從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