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蕞的意思、綿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蕞的解釋

亦作“ 綿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1.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 叔孫通 欲為 漢高祖 創立朝儀,使征 魯 諸生三十馀人, 叔孫通 “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習肄月馀始成。按,引繩為“緜”,束茅以表位為“蕞”。後因謂制訂整頓朝儀典章為“綿蕞”或“綿蕝”。《舊唐書·杜鴻漸傳》:“ 鴻漸 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採摭舊儀,綿蕝其事。” 宋 範仲淹 《奏乞兩府兼判》:“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綿蕝,綱紀寖壞,制度日隳。” 沉砺 《感懷》詩之七:“ 叔孫 綿蕝曾何補, 優孟 衣冠聊解嘲。”

(2).引申指經營創建。 宋 劉克莊 《念奴嬌·二和丙寅生日》詞:“草堂緜蕝,百年栖託於此。” 梁啟超 《複劉古愚山長書》:“海内志士,頗跂息輻集,謂庶有瘳,既為言者所阻,綿蕝未定,遽以輟散。” 湯一鹗 《論裁撤領事裁判權之預備》:“以綿蕞草創,而不求其備。”

(3).借指表率。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書》:“洸洸乎,洋洋乎,為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綿蕞”是一個曆史典故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1. 本義:制定朝儀典章
    源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記載,叔孫通為漢高祖劉邦制定朝廷禮儀時,召集儒生在野外“引繩為綿,束茅為蕞”(用繩子劃定區域,茅草标記位置),模拟演練禮儀流程。後以“綿蕞”代指制定或整頓國家典章制度。例如《舊唐書》提到杜鴻漸“採摭舊儀,綿蕝其事”,即沿用此意。

  2. 引申義:經營創建
    宋代以後,詞義擴展為對制度、事業等的規劃與創立。如範仲淹在奏折中批評太常禮院“隨時綿蕝”導緻綱紀敗壞,即指隨意改動禮制;梁啟超也曾用“綿蕝未定”形容維新事業未成。

  3. 借代義:表率或規範
    少數文獻中,“綿蕞”被借喻為典範或标準,如湯一鹗提及“綿蕞草創”時,暗含制度初創需逐步完善之意。

該詞核心圍繞“制度創立與規範”,從具體禮儀制定延伸到抽象的建設行為,兼具曆史專指性與文化衍生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綿蕞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綿蕞(mián z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某物細小而繁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綿字由“纟”(纖維部首)和“宀”(宀部首)組成,共有10畫;蕞字由“艹”(草字頭部首)和“辶”(辶部首)組成,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綿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莊子·山木》:“阪者,綿蕞與。”繁體字的寫法為「綿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綿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莊子·山木》的記載,古書中綿蕞的字形為「纟艹艸辶」。

例句

1. 葉子上的露珠綿蕞地挂在上面。

2. 這個花園裡的花朵綿蕞地開滿了枝頭。

組詞

綿延、茂盛、繁密、蓬勃、萬累如綿等。

近義詞

細密、繁多、繁雜、極密等。

反義詞

稀疏、稀少、稀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