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翻行亡道之國。《晉書·慕容暐載記論》:“推亡之功,掩 岷 吳 而可録;禦遠之策,懷 戎 狄 而猶漏。” 唐 皮日休 《春秋決疑》之二:“若不罪大者為之隱,推亡也;其罪小者必以書,固存之也。”
(2).傳說中的弓弩神名。《太平禦覽》卷三四七引《春秋佐助期》:“天弓,主司弓弩之張,神名推亡。”
“推亡”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推翻已衰亡的事物”。《尚書·仲虺之诰》最早記載“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該表述後被《左傳·襄公十四年》引述為“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成為春秋時期重要的政治哲學命題。東漢經學家鄭玄注疏時,将“推亡”明确解釋為“推翻行将滅亡的暴政”,與“固存”(鞏固應存續的善政)形成治國策略的辯證統一。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主要保留于曆史文獻研究和成語典故領域。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3版)将其列為曆史詞條,标注其語法結構屬于使動用法,即“使亡者被推倒”。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校勘本中,此詞多與王朝更疊、政權興替的論述相關聯,具有鮮明的政治哲學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彙在現代口語及日常書面語中已基本不再單獨使用,僅作為研究古代文獻的專業術語存在于學術領域。
“推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推翻行亡道之國
這一用法源自曆史文獻,指推翻施行暴政或走向滅亡的國家。例如《晉書·慕容暐載記論》中提到“推亡之功,掩岷吳而可録”,唐代皮日休在《春秋決疑》中也運用此詞,強調對失道政權的更替。
傳說中的弓弩神名
據《太平禦覽》引《春秋佐助期》記載,“推亡”是天弓神的名稱,掌管弓弩之張,屬于神話傳說中的角色。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優先參考權威文獻中的用法。
哀王孫按說變禮比辰畢雨箕風采茶歌才将瞋目扼腕吃花酒觸藩羝祠廟當諕墊洳帝機訂閲法眷房露防送河豚绛紗積伶積俐驚倏金烏罽帳冷敷莅民凜厲溜撒龍鸾字蝼蟻尚且貪生緑林強盜麻沙本盟邦描圖腦袋瓜子諐鄙跷腿青骢祇園精舍壤驷如台散淡桑莖實聖教升踰事務主義爽爽贖锾唐體談筵提督蹄躈擿索鳀瀛武進巫師烏台使君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謝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