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搶劫,暗中偷盜。 碧野 《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壞人濫伐森林,把木材明搶暗偷運出山去販賣。”
“明搶暗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公開搶劫和暗中偷盜兩種違法行為并存,形容用不同手段非法獲取他人財物。例如:
部分使用者會誤寫為“明偷暗搶”,但根據文獻記載,正确形式應為“明搶暗偷”。口語中雖偶見錯用,但書面表達需注意規範。
該成語通過對比“明”與“暗”兩種行為,強調違法手段的多樣性,常用于批判社會不良現象或描述犯罪行為的複雜性。
《明搶暗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明目張膽地搶劫和偷竊。形容行為不光明正大,違法犯罪。
《明搶暗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明 - 日字旁(4畫)
搶 - 手字旁(7畫)
暗 - 日字旁(13畫)
偷 - 人字旁(10畫)
《明搶暗偷》最早見于明代李時中的《嶽陽記·雜劇》:“權代楊六郎舉家原歸廬山,走的碣石亭回京就會明搶暗偷。”
《明搶暗偷》的繁體字為:
明 - 明
搶 - 搶
暗 - 暗
偷 - 偷
《明搶暗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
明 - 明、朙
搶 - 搶
暗 - 闇、晻、黯
偷 - 媮
1. 他不願意參與明搶暗偷的活動,因為他是一個為人正直的人。
2. 這些盜賊以明搶暗偷為生,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3. 在這個城市中,明搶暗偷的事情時有發生,市民們都非常警惕。
組詞:明目張膽、明槍暗箭、明目張膽地、開搶、偷竊
近義詞:明目張膽、公然搶劫和偷竊
反義詞:光明正大、合法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