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親密。 唐 方幹 《贈鄰居袁明府》詩:“隔竹每呼皆得應,二心親熟更如何。”
(2).指親人和熟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沒親熟,病染沉痾。可憐我四海無家獨自箇,怕得工夫肯略來看覷我麼?”
“親熟”是一個古典或書面用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表示親密、親近的關系
指人與人之間感情深厚、關系融洽。例如唐代詩人方幹在《贈鄰居袁明府》中寫道:“隔竹每呼皆得應,二心親熟更如何”,此處強調鄰裡間親密無間的狀态。
指親人和熟人
可理解為與自己有血緣關系或熟識的人。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提到:“沒親熟,病染沉痾”,表達患病時缺乏親友照顧的孤寂感。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親熟》是指彼此關系密切,相互熟悉的意思。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某個物體感到親近、熟悉和信任,就可以形容這種關系為親熟。
《親熟》中的第一個字“親”由部首人(亻)和聲旬組成,共4個筆畫。第二個字“熟”由部首火和聲孰組成,共11個筆畫。
《親熟》是現代漢語詞彙,源于中國古代文字演變和語言發展。繁體字形為「親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親熟》在古代常使用的寫法為「親熟」。
1. 他們是多年的朋友,非常親熟。
2. 由于長期共事,同事之間發展了親熟的關系。
親熟的反義詞是生疏,親熟的近義詞可以有熟悉、親近、友好等。
其他相關的組詞有:
親切、親情、親人、親友、熟悉、熟人、熟練、熟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