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真的意思、鼎真的詳細解釋
鼎真的解釋
頂真。詩文中的一種修辭格。後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稱聯珠格。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或焚香而啜茗,或聯句而鼎真。”
詞語分解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 真的解釋 真 ē 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僞”相對:真誠。真谛。真摯。真心。逼真。認真。真才實學。真知灼見。 确實,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清楚,顯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本性,本原:純真。天真。 人的
網絡擴展解釋
“鼎真”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來源于古典文學中的修辭手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鼎真”指頂真(亦稱聯珠格),是詩文中的一種修辭方式,特點是後一句的首字與前一句的末字重複,形成連貫遞進的表達效果。例如:
元代李道純《沁園春》中“真鼎真爐不無不有,惟正惟中。”
明代方孝孺《友筠軒賦》中“或焚香而啜茗,或聯句而鼎真。”
二、詞義解析
- 修辭功能
通過字詞首尾相接,增強語句的節奏感和邏輯性,常見于古典詩詞、對聯或散文。
- 字義拆分
- 鼎:本指古代三足兩耳的炊具,引申為“正當、穩固”之意;
- 真:表“真實、真誠”,此處強調修辭手法的連貫性。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學創作,例如:
- 宋代白玉蟾《萬法歸一歌》:“真根真蒂結真酥,真鼎真壇真蘂爐。”
- 宋代樊漢廣詩句:“時來薦鼎真偶爾,小住疏籬非不遇。”
四、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鼎真”一詞,更多以“頂真”表述同類修辭手法。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修辭案例,可參考《友筠軒賦》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鼎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鼎真(dǐng z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非常真實、真誠而且堅定不移的意思。它代表一個人或一種品質具有真實、堅定和真誠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鼎字的拆分部首是鼎,它的筆畫為十。真字的拆分部首是十,它的筆畫為十。
來源:
鼎真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鼎是東周時期使用的一種三足大鍋,象征着權力和權威,真則表示真實和真誠的意思。因此,将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鼎真這個詞。
繁體字:
鼎真的繁體字為鼎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鼎真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一直以鼎真的态度對待每個人。
2. 她的言行舉止都散發着鼎真的氣息。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鼎立、真心、真摯、真實
近義詞:真誠、真實、堅定、真心誠意
反義詞:虛假、虛僞、不真實、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