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真的意思、鼎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真的解釋

頂真。詩文中的一種修辭格。後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稱聯珠格。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或焚香而啜茗,或聯句而鼎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鼎"是漢語中承載多重文化内涵的核心詞彙。從甲骨文字形分析,上部為方口雙耳,下部為三足支撐,整體象形古代烹煮器具。據《漢語大字典》記載,其本義指"古代煮食用的三足兩耳金屬器",後衍生出多重引申義:一為政權象征,如《左傳》載"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喻指圖謀王權;二為顯赫代稱,"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三為誠信标志,《現代漢語詞典》釋"鼎言"即"重而有信之言"。

在文化符號層面,《辭海》明确指出鼎自夏禹鑄九鼎始,便成為國家權力的具象載體,曆代王朝皆以得鼎為天命所歸。考古學視角中,司母戊鼎等青銅重器的出土印證了其在禮制中的重要地位。構詞方面常見"鼎立""鼎盛""問鼎"等複合詞,多取"盛大""三方并立"等抽象含義。

語言演變中,《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該字保留着"三方并立"的古義,如《三國志》"鼎足之形成矣",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仍具生命力。從甲骨文到簡化字,字形雖經演變,但承載的文化記憶始終貫穿華夏文明史。

網絡擴展解釋

“鼎真”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來源于古典文學中的修辭手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鼎真”指頂真(亦稱聯珠格),是詩文中的一種修辭方式,特點是後一句的首字與前一句的末字重複,形成連貫遞進的表達效果。例如:

元代李道純《沁園春》中“真鼎真爐不無不有,惟正惟中。” 明代方孝孺《友筠軒賦》中“或焚香而啜茗,或聯句而鼎真。”

二、詞義解析

  1. 修辭功能
    通過字詞首尾相接,增強語句的節奏感和邏輯性,常見于古典詩詞、對聯或散文。
  2. 字義拆分
    • 鼎:本指古代三足兩耳的炊具,引申為“正當、穩固”之意;
    • 真:表“真實、真誠”,此處強調修辭手法的連貫性。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學創作,例如:

四、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鼎真”一詞,更多以“頂真”表述同類修辭手法。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修辭案例,可參考《友筠軒賦》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埃土拔地搖山标統參較蟾阙村戍鬥力杜格帆具反水不收飛煉忿忿不平鳳凰衣風諭鸹捋固獲海藍色洪飲荒時暴月溷處火盡薪傳活水奸訛降接降冕假憩居士曆法麗樵流汗魯男瞞天瞞地曼語昴降梅花點默識南戲嗫喋漚纻奇警青妓輕怯青釉料曲士聲碟濕濛濛仕女圖是耶非耶熟靼鞭疏毛算計歲暮天寒提休痛繩往逝衛生站委佗無間是非享食銷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