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峤的意思、斷峤的詳細解釋
斷峤的解釋
陡峭聳立,又高又尖的山峰。 唐 黃滔 《寄友人山居》詩:“斷嶠滄江上,相思恨阻尋。”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峤的解釋 峤 (嶠) à 山道。 峤 (嶠) á 山尖而高:峤嶽。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斷峤(拼音:duàn qiáo)指陡峭聳立、又高又尖的山峰。該詞由“斷”和“峤”組成:
- 斷:此處并非指“斷裂”,而是形容山勢陡峭如被截斷般險峻。
- 峤(qiáo):本義為尖而高的山,常見于古詩詞中,如“峤南江淺紅梅小”(蘇轼詞)。
二、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黃滔的《寄友人山居》:“斷峤滄江上,相思恨阻尋。”,描繪了高聳山峰與江水相映的蒼茫景象,暗含因山勢險阻而難以相見的怅惘。
三、使用特點
- 語境限制: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
- 形象性:通過“斷”與“峤”組合,強化了山峰的險峻感和視覺沖擊力。
四、相關擴展
- 易混淆讀音:部分資料誤注音為“duàn jiào”(如),但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詩歌押韻規律,正确讀音應為“duàn qiáo”。
- 近義詞:峭壁、危峰、峻嶺等,但“斷峤”更強調山形的尖銳與孤立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集(如《全唐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峤》這個詞源于古漢語,是一個形容詞和名詞的組合。其意思是“陡峭而斷絕的山嶺”。
拆分部首和筆畫:《斷峤》的部首是“山”和“刀”,筆畫數分别為3畫和10畫。
來源和繁體字:《斷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形容山嶺特别陡峭且中間隔斷的情景。繁體字的寫法為「斷峽」。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的寫法中,有些文獻中将《斷峤》寫作「斷谿」,意即陡峭而斷絕的峽谷。
例句:當山頂擡頭望去,眼前出現了一座斷峤,擋住了前進的道路。
組詞:斷峤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斷峤溪、斷峤風景。
近義詞:峻嶺、絕壁、險峰。
反義詞:平原、坦途、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