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牒的意思、官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牒的解釋

(1).記載官吏姓名、爵祿的簿籍。《後漢書·李固傳》:“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壻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南朝 宋 鮑照 《謝秣陵令表》:“臣負鍤下農,執羈末皂,情有局塗,志無遠立,遘命逢天,得污官牒。”

(2).授官的文書。 唐 李商隱 《為張周封上楊相公啟》:“況許之高選,光彼宦情,以曲臺之任用猶輕,憲署之發揮方盛。仍期官牒,不越歲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牒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官府頒發的任命文書或官方憑證,主要用于證明官員的身份、職務或某種特許權利。以下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官員任命文書

    指朝廷或官府正式籤發的任命文件,記錄官員的職位、品級及職責,相當于現代的“委任狀”或“任命書”。例如《新唐書·選舉志》載,唐代官員任命需“授以官牒”。

  2. 官方憑證

    廣義上可指官府出具的任何證明文件,如通行證、特許經營執照等,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宋代商販從事鹽鐵貿易需持有“官牒”作為許可憑證。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三、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職官制度中的核心文件

    在科舉制度下,考中進士者由吏部頒發官牒,作為任職依據。例如《唐會要》記載:“及第者……皆給以符牒,謂之‘告身’。”(告身為官牒的一種形式)

  2. 經濟與法律活動的憑證

    明清時期,鹽商需憑“鹽引”(一種官牒)運輸銷售食鹽,無牒者視為走私。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官牒,官府文書;委任官職的文憑。”

    查看《漢語大詞典》條目(注:鍊接為詞典官網,内容需訂閱訪問)

  2. 《古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

    指出官牒是“古代任命官員的法定文書,與印信同為身份證明”。

  3. 《中國曆史大辭典》

    提及宋代“官牒制度”是中央集權下官員管理的重要機制。


五、相關概念辨析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制度細節,可參考《唐六典》《宋史·職官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官牒”是古代文獻中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官吏名冊
    指記載官員姓名、爵位、俸祿等信息的簿籍,相當于現代的職員名錄。例如《後漢書·李固傳》提到:“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即通過官牒記錄官員身份。

  2. 授官文書
    指朝廷授予官職的正式文件。唐代李商隱在《為張周封上楊相公啟》中寫道:“仍期官牒,不越歲時”,此處“官牒”即指任命文書。

二、曆史用例

三、詞源與結構

四、現代關聯

古代官牒的功能類似現代人事檔案或任命書,是研究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文獻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唐代公文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疤瘌眼兒北京大學圖書館表微滄浪亭陳表尺碼崇大仇仇初旬出幽遷喬大科學當槽兒的得己電子秤凍幹訪曆甘臘更待幹罷龔黃狗事歸祔鼓脹脹悍妒行同狗彘禾鈎河龍黃中内潤鍵盤樂器兼舍椒聊郊犧嘉應竭節警夜鐘九參官連頭搭尾絡繹不絶垆埴賣約蒙莊子明農暖陽陽跑紅樵家卭卭距虛賽如喪話喪陷塞耳偷鈴剡溪藤懾氣攝選市墟水碾摅散逃藏同稱偎傍文席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