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nsider]∶思索
你思量思量這事兒該怎麼辦
(2) [turn sth. over in one’s mind]∶放在心上;惦記
方才我是怕說話防頭招的我們奶奶哭,所以催你出來的。别思量。——《紅樓夢》
幾個月不見了,思量你哩
志趣和器量。《三國志·蜀志·黃權傳評》:“ 黃權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業……鹹以所長,顯名發迹。”《晉書·魏舒傳》:“司徒 劇陽子 舒 體道弘粹,思量佳遠。” 清 蔣士铨 《一片石·宴閣》:“怎麼今日就這樣驕其妻妾,思量高尚?”
(1).考慮;忖度。《晉書·王豹傳》:“得前後白事,具意,輒别思量也。” 唐 杜荀鶴 《秋日寄吟友》詩:“閒坐細思量,惟吟不可忘。”《紅樓夢》第二四回:“ 賈蓉 出了 榮國府 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個主意來。” 楊聞宇 《渠水兒悠悠》:“也不思量思量,這到底是為他呀還是害他呀!”
(2).商量。《百喻經·殺商主祀天喻》:“有一天祠,當須人祀,然後得過,於是衆賈共思量言:‘我等伴黨,盡是親屬,如何可殺?’”《西遊記》第七回:“﹝諸侯﹞又不敢打拱,又不敢混雜,衆人思量,伏在地上,又走不動。”
(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詞·風歸雲遍·征夫數載》:“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表妾衷腸。” 宋徽宗 《燕山亭》詞:“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4).猶心思。 明 陳大聲 《粉蝶兒·賞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寫幽情費盡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六:“我費了多少思量,說過了幾次,結果呢,也隻落得一片癡心。”
(5).方言。顧慮。 梁斌 《播火記》三一:“話剛吐出,又想到: 志和 走了,家裡隻剩她一個人,就又犯了思量。”
“思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思量”在哲學層面可引申為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如“思想沒有質量,但力量無窮;思量是人在精神世界中衡量事物的過程”。
如需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5、6)。
思量(sī li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拆分部首為心和兩個言字旁,總計12個筆畫。思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在繁體字中,思量的寫法為「思量」,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思量的表現形式也有所變化。常見的古漢字寫法是「思量」。
1. 他深思熟慮後,決定思量一番再作決定。
2. 我們應該在做決定之前,充分思量各種可能性。
思量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字搭配出現,例如:
1. 思量周到:考慮到周圍的情況,不隻是單方面思考。
2. 思量忖度:思考和推測,估計可能的情況。
思量的近義詞包括考慮、思考、思索等。這些詞語都表示對問題或情況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思量的反義詞可以是沖動、輕率等,這些詞語表示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行為和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