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和老鼠一起喂養。亦以喻上下沆瀣一氣,臭味相投。《新唐書·五行志一》:“ 天寳 元年十月, 魏郡 貓鼠同乳。同乳者,甚於同處。” 明 李贽 《史綱評要·唐紀·代宗》:“ 隴右 節度使 朱泚 獻貓鼠同乳不相害者。百官皆賀。 崔祐甫 曰:‘物反其常,何以賀為?’此時朝廷真貓鼠同乳矣。”
見“ 貓鼠同眠 ”。
“貓鼠同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āo shǔ tóng rǔ,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官吏失職、包庇下屬,或上下級勾結、沆瀣一氣,與“貓鼠同眠”同義。
字面與比喻義
字面指貓和老鼠共同哺育幼崽,違背自然規律。引申為上下級之間本應對立卻相互勾結,共同做壞事,多用于批評官員渎職或腐敗現象。
曆史出處
出自《新唐書·五行志一》:“天寶元年十月,魏郡貓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處。”。唐代魏郡的“貓鼠同乳”事件被視為異常現象,暗喻官場風氣敗壞。
用法與語境
近義與反義
該成語通過動物關系的反常現象,影射社會或官場中的失序,具有鮮明的批判性。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曆史評述或對腐敗現象的諷刺。
貓鼠同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兩個本應互相敵對的人或事卻合作在一起。它有時用來形容某個團體内部的矛盾和勾心鬥角。
貓鼠同乳的拆分部首是犬(quǎn)和鼠(shǔ),共計19個筆畫。
貓鼠同乳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莊子·外物》篇:“貓鼠相與,雖饑不能食魚。”意思是貓和老鼠雖然是天生的敵人,但是在一起饑餓沒有食物可吃時,卻沒有殺害對方。
貓鼠同乳的繁體字是貓鼠同乳。
在古時候,貓鼠同乳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莊子》這篇文章中寫作“貓鼠相與,雖飢不肯食魚。”
他們兩個在表面上互相攀附,但實際上是貓鼠同乳的。
貓狗同鏟、狐鳴魚躍、兩面三刀
鐵杵成針、鹬蚌相争
剪刀石頭布、一毛不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