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視疾苦。《漢書·文帝紀》:“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憂。為民父母将何如?” 清 龍啟瑞 《緻曾滌笙侍郎書》:“受人之牛羊,而不為求牧與芻,且驅而緻之虎狼,而莫之省憂,徒束手號於衆曰:‘吾無才。’則當受牛羊之時,何不皇然?”
“省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省視疾苦,強調對民衆困苦的體察與關懷。以下是詳細解析:
曆史文獻:
詩詞用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
《省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減少憂慮、減輕煩惱。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種情況不再擔憂、放心、安心。
《省憂》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月字底)和“心”(心字底)。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省憂》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一篇中。有關《省憂》的含義與用法在古代文獻中也有所提及。
在繁體字中,“省”和“憂”分别為“省”和“憂”。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省憂》為例,早期的寫法中,“省”字下方通常會有一個豎起的橫折線,表示減去或省略的意思。“憂”字則與現代寫法相似,無明顯變化。
1. 他學會了放下過去的煩惱,真正做到了心情愉快,絲毫不憂,真算是省憂了。
2. 她看到孩子們平安快樂,也就省下了心中的憂慮。
省心(不再為事情擔憂的)
無憂無慮(沒有任何煩惱的)
憂心忡忡(心情憂慮的)
減憂、放心、安心
憂慮、焦慮、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