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麮的意思、甘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麮的解釋

和蜜的麥粥。《急就篇》卷二:“甘麮殊美奏諸君。” 顔師古 注:“甘麮者,煮麥為甘粥也。麮之言齲也,謂齲爛也。一曰麮者,糗也;麮、糗聲相近,實一物也。今人通以熬米麥為之麨,甘麮者,以蜜和之,故其米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甘麮”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及字義演變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甘”本義指味美、甜美,引申為美好、甘願等義;“麮”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麥甘粥”,即用麥芽熬制的甜粥,後泛指糧食類食物。二字合用時,“甘麮”可指代甜美的糧食制品,或隱喻生活溫飽無憂的狀态。

例如《齊民要術·卷九》記載:“煮麥甘麮,以飼饑人”(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齊民要術》),此處“甘麮”特指古代赈災時熬制的麥粥。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作為曆史詞彙,其構詞法體現了古代漢語“單字複義”的特征,亦反映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對谷物加工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甘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gān qù,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甘麮指用蜜調味的麥粥,是一種古代食物。其制作方法是将麥子煮爛成粥後加入蜂蜜,使味道甘甜。


二、文獻出處

  1. 《急就篇》卷二記載:“甘麮殊美奏諸君。”
    • 唐代顔師古注釋:“甘麮者,煮麥為甘粥也。麮之言齲也,謂齲爛也。” 即麥子煮至糜爛成粥,再以蜜調和。

三、字義解析


四、曆史背景

甘麮是古代一種特色食品,可能用于宴請或供奉(如“奏諸君”)。其做法與現代“麨”(炒米麥粉)類似,但需額外添加蜂蜜調味,反映了古代飲食文化中對甜味的追求。


五、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急就篇》原文及顔師古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白疊布白晝跋前疐後邊材辯佞朝物蚩笑觸目警心饤案第舍滌瑕蕩垢抵鴉費言肥茁附骥攀鱗根深蒂結恭楷鈎膠光宅咕哧皓袖河口壞裂黃色花信虎視耽耽簡定假榻雞斯蠟扡兩司梁王練囊練飾利交麟鳳龜龍茂陵劉郎蝒馬内簾竅理傾送擒奸擿伏權寵稔惡盈貫鋭挫望絶喪身三徐聖木申衍市易死利四聲損本逐末縮手旁觀天罡裼襲向令降魔象譯小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