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十六體的意思、三十六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十六體的解釋

唐 李商隱 、 溫庭筠 、 段成式 皆排行第十六而詩文則以俪偶相誇,世稱“三十六體”。《新唐書·文藝傳下·李商隱》:“ 商隱 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 令狐楚 府, 楚 本工章奏,因授其學,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時 溫庭筠 、 段成式 俱用是相誇、號三十六體。”《通雅·釋诂》:“三十六體,儷偶之體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十六體”是唐代文學史上的重要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起源與人物
    指晚唐三位文學家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因三人均排行第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這一名稱最早見于《新唐書·文藝傳》。

  2. 文體特征
    以骈體文(俪偶文)為核心,講究對仗工整、辭藻繁缛,融合了六朝骈文的華美與唐代骈文的自然流暢,形成“精工典麗、情韻并美”的風格。

  3. 文學史地位
    被視為中唐骈文散化後的回歸,既繼承傳統又創新,賦予骈文靈動之氣,對後世骈文發展影響深遠。

  4. 擴展含義
    部分文獻提到三人詩歌風格相近,也以“三十六體”并稱,但核心仍指骈文成就。

  5. 名稱争議
    有觀點認為“三十六體”僅指三人骈文,而非詩歌;《通雅·釋诂》則直接将其定義為“俪偶之體”。

注意:部分網頁誤将“三十六體”解釋為武術術語(如),此為概念混淆,需以文學領域定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十六體》的意思

《三十六體》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來描述人體的各種姿勢和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十六體》的部首是「人」,表示與人體相關。它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三十六體》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左傳·昭公八年》中。在古代,人們通過這個詞彙形容人體的各種姿勢和動作,使得描述更加具體生動。

繁體

《三十六體》的繁體字為「三十六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中,「三十六體」的寫法變化多樣。漢字的字形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所以古代的寫法與現在略有差異。

例句

他練習《三十六體》已經很久了,姿勢非常标準。

組詞

- 五行體:描述人體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姿勢和動作。 - 十二神品體:用來描繪人體在傳統神品教操中的各種姿勢和動作。

近義詞

《三十六體》沒有特定的近義詞,但可以使用一些類似的詞彙,例如「人體姿态」或「身體動作」。

反義詞

與《三十六體》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靜止」或「不活動」,因為它們形容的是相反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