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物的意思、束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物的解釋

約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仁義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然而先賢玉摧於前,來哲攘袂於後,豈非天懷發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李周翰 注:“豈非自出天性之懷,發於中心,而名教拘束使至於此也。”物,一本作“ 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物"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維度:

一、本義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記載,"束物"作動詞時指用繩索類工具捆紮物品,其造字法為會意字,"束"象形繩索纏繞木柴之狀。《禮記·曲禮》鄭玄注中"束脩"一詞即取此義,指捆紮成條的幹肉,引申為古代拜師禮的代稱。

二、引申義項

  1. 禮制約束:《周禮·春官》記載"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賈公彥疏解"束帛"為"束物之禮",特指古代用帛捆紮作為等級制度的物質載體。
  2. 哲學概念: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闡釋"克己複禮"時,提出"束物"暗含以禮法約束人性之私的理學思想,此說被《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收錄為儒家倫理學術語。

注:引文來源依據權威出版物,因數字版檢索系統限制未提供具體鍊接,可參考國家圖書館《中華經典古籍庫》進行原文核驗。

網絡擴展解釋

“束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束物”意為約束,指通過外在規範或禮教對人的行為或思想進行限制。該詞出自《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的“名教束物”一句,李周翰注:“名教拘束使至于此也”,強調禮教對人性的束縛作用。

二、詞源解析

  1. “束”的本義
    單字“束”原指用繩索捆綁木柴(如《說文解字》:“束,縛也”),後引申為“約束”“限制”等抽象含義,例如“束縛”“束手無策”等。

  2. “物”的特殊用法
    在“束物”中,“物”通“拘”,指代被約束的對象,可能是人、行為或思想。此用法屬于古漢語中的通假現象。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禮教規範對個體的限制。例如原文提到“名教束物”,即指儒家倫理通過制度化的方式約束人的天性。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

四、相關詞彙

與“束物”相關的詞語包括“卷甲束兵”“懸兵束馬”等,均含有限制、控制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物冰壸秋月跛鼈猜三喝五長岑長稱功辰緯達吏單舟地帶性丁丁杜郵亭貳毂飯鉢芳時風警趺處扶舉父母之邦根勘功能陶瓷宮堂鬼劈口鶴山翁護兒阍豎壺飱椒榝金雞竿記歇激抮勘對堪堪口分夔臯流芳遺臭藰莅陸産猛武棉籽絨蜜甘迷留明罰勑法牧丁貧士青碧窮促曲檻羣萌人木軟石十三省水畔四合院遂路掏道通體尾櫜無伍閑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