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物的意思、束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物的解释

约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仁义所以全身,亦所以亡身。然而先贤玉摧於前,来哲攘袂於后,岂非天怀发中,而名教束物者乎?” 李周翰 注:“岂非自出天性之怀,发於中心,而名教拘束使至於此也。”物,一本作“ 拘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物"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主要维度:

一、本义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记载,"束物"作动词时指用绳索类工具捆扎物品,其造字法为会意字,"束"象形绳索缠绕木柴之状。《礼记·曲礼》郑玄注中"束脩"一词即取此义,指捆扎成条的干肉,引申为古代拜师礼的代称。

二、引申义项

  1. 礼制约束:《周礼·春官》记载"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贾公彦疏解"束帛"为"束物之礼",特指古代用帛捆扎作为等级制度的物质载体。
  2. 哲学概念: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克己复礼"时,提出"束物"暗含以礼法约束人性之私的理学思想,此说被《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收录为儒家伦理学术语。

注:引文来源依据权威出版物,因数字版检索系统限制未提供具体链接,可参考国家图书馆《中华经典古籍库》进行原文核验。

网络扩展解释

“束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束物”意为约束,指通过外在规范或礼教对人的行为或思想进行限制。该词出自《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的“名教束物”一句,李周翰注:“名教拘束使至于此也”,强调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作用。

二、词源解析

  1. “束”的本义
    单字“束”原指用绳索捆绑木柴(如《说文解字》:“束,缚也”),后引申为“约束”“限制”等抽象含义,例如“束缚”“束手无策”等。

  2. “物”的特殊用法
    在“束物”中,“物”通“拘”,指代被约束的对象,可能是人、行为或思想。此用法属于古汉语中的通假现象。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礼教规范对个体的限制。例如原文提到“名教束物”,即指儒家伦理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约束人的天性。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四、相关词汇

与“束物”相关的词语包括“卷甲束兵”“悬兵束马”等,均含有限制、控制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鮁鮁百无一成北籁不乏不狎趁汉宠妾春候大幻佃客斗试迩续奉安分珪扶柩覆落抚抑搞两面派割断阁正鬼侯鬼影嫢盈哈叭狗汉思黑照哄笑佪旋护壁壶公火轮三昧箭竿家徭季父空前敛翮连漫灵帷龙篆畔盟盘舞扁舟兴尽乾步前倨后卑阡张犬吠之盗躯貌辱国殃民少年先锋队慎产实境霜轮算术台任矘视贴靠象燧先下米儿先吃饭小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