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可以為伍。 晉 皇甫谧 《高士傳·丘訢》:“少有大材,自謂無伍,傲世不與俗人為羣。” 宋 蘇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爾來心賞復阿人,持節中郎醉無伍。”
“無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無伍”由“無”(沒有)和“伍”(同伴、群體)組成,字面意為“沒有同伴”,引申為形容人孤獨無依、缺乏志同道合者的狀态。例如晉代皇甫谧《高士傳》提到丘訢“自謂無伍”,即表達其不與世俗為伍的孤傲态度。
古代文獻
詩詞運用
宋代陳仁玉詩句“任意逍遙了無伍”,進一步體現該詞在文學中渲染超然獨處的意境。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保留在書面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無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或經驗,無法經營或處理事務。形容人缺乏實力或經驗。
《無伍》的部首是“無”,共有4畫。其中,“無”是“無”的簡化形式。
《無伍》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光啟所著的《東京夢華錄》中。在古代民間的生活中,人們常常用“伍”字來表示經商或經營的資金,而“無”則表示沒有。因此,将“無”和“伍”結合起來,形成了成語“無伍”。
《無伍》的繁體字為「無伍」。
在古代,成語《無伍》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無聖先尊」。
1. 他投資時沒有細心研究市場,結果一敗塗地,真是無伍之人。
2. 這個新創業者雖然充滿熱情,卻無伍經驗,所以很難取得成功。
- 無依無伴
- 無價之寶
- 無可厚非
- 一無所有
- 一貧如洗
- 一窮二白
- 五十步笑百步
- 一鳴驚人
- 旗開得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