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ole body] 物體全部;全身
通體濕透
(1).合為一體。《淮南子·本經訓》:“通體于天地,同精于陰陽。”
(2).謂媾合。 漢 司馬相如 《琴歌》之二:“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3).文章的整個體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仲尼 從而脩之,以成一經之通體。”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少年之詩,往往有句無篇,能通體完密者最少。”
(4).全身;渾身。 唐 韓偓 《寒食日沙縣雨中看薔薇》詩:“通體全無力,酡顔不自持。”《綠野仙蹤》第十四回:“八人覺得通體鬆快,如釋 泰山 。” 老舍 《正紅旗下》十一:“他們滿面紅光,滿身綢緞,還戴着繡花的荷包與褡裢,通體光彩照人。”
(5).整個物體。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 痕都斯坦 玉盤椀,其薄如紙,而製甚佳,規矩凹凸,通體毫髮不差。” 清 張德彜 《隨使法國記·使事記》:“墻厚一丈,漸減至頂厚二尺,通體堅固,海中雖有狂風巨浪,不至有撼動之險。”
(6).全部。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尤其可議的是他們的品格,通體都是矛盾。”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三:“ 老程 極快的穿上衣裳,鈕扣通體沒扣。”
“通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整個物體
指物體的全部或整體,強調完整性。例如:
全身;渾身
多用于人或動物的身體,表示整個軀幹或全部部位。例如:
類型 | 例句 | 來源 |
---|---|---|
物體描述 | 管子應通體均勻,無裂紋、氣泡。 | |
生物特征 | 月光下,他感到通體透明。 | |
文學修辭 | 戰艦通體全黑,形似古代海軍。 |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通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整體、全般、一切。它由“通”和“體”兩個字組成。
根據《康熙字典》,《通體》的部首是“⻏”(頭部),它由16個筆畫構成。
《通體》一詞最早出現在《北齊書·世祖紀》中,後來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文章、演講等領域。在繁體漢字中,“通體”通常被寫作“通體”或“通行”。
在古代文字形态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通體》古時候的寫法分别為“通躰”、“通體”或“通奠”。
1. 他的文章通體流暢,引人入勝。
2. 這本書通體精彩,不容錯過。
通告、通行、通達、通俗等。
整體、全面、完整等。
局部、局限、片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