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吏的意思、達吏的詳細解釋
達吏的解釋
向上舉薦官吏。《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三曰進賢,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貴,七曰達吏,八曰禮賓。” 鄭玄 注:“達吏,察舉勤勞之小吏也。”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達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周禮》等典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達吏”指向上舉薦或考察官吏的行為,特指對基層小吏的選拔。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大宰》,其中提到周朝治國的“八統”策略,第七項即為“達吏”。鄭玄注解說:“達吏,察舉勤勞之小吏也”,即通過考察基層官吏的勤勉程度來提拔人才。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意義
- 周代官吏選拔制度
作為周代“八統”治國綱領之一,“達吏”與“進賢”“使能”并列,體現了早期官僚體系中對基層人才的重視。
- 選拔标準
主要針對“勤勞之小吏”,強調通過實際政績而非出身進行提拔,具有打破貴族壟斷官職的進步意義。
三、文獻用例
- 《周禮》原文:“七曰達吏,八曰禮賓。”
- 清代張祁詩句:“師說達吏治,通材長拊綏。”
- 曆史記載中的實際案例:如康熙時期的官員考核中,曾沿用類似“達吏”原則選拔能臣。
四、詞義延伸
在部分文獻中,“達吏”也被引申為通曉吏事的官員,如《廬州詩》中“達吏治”即指精通行政管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吏(dálì)這個詞的意思:
達吏是古代對有才幹、能力出衆的官員的稱謂,意為能夠勝任重要職務的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辵(辶) + 又 + 又
- 筆畫:10畫
來源:
達吏這個詞的來源,最早見于《史記·留侯列傳》,描述的是韓信輔佐劉邦取得重大勝利時的情景。
繁體:
「達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達吏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大緻上是相似的。
例句:
1. 這位達吏精明能幹,讓人們對他寄予了厚望。
2. 好的達吏是國家的重要支柱之一。
組詞:
- 達才(dácái)
- 達士(dáshì)
- 達人(dárén)
- 吏部(lìbù)
近義詞:
- 能吏(nénglì)
- 才幹之臣(cáigān zhī chén)
反義詞:
- 不稱職的官員(bù chènzhí de guānyuán)
- 落選者(luòxuǎn zhě)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