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犬尾皮做的戈囊。
"尾櫜"(wěi gāo)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用犬尾皮制作的戈囊。戈囊是古代用于收納兵器"戈"的皮質容器,常用于行軍或禮儀場合。犬尾皮材質可能因其堅韌性或象征意義被選用。
二、延伸信息
注意事項:由于現有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網頁标注為極低/低權威性),建議進一步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或結合出土文物中的戈囊實物進行考證。
尾櫜(wěi zhuì)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隹,一共有17個筆畫。這個字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始的形态,寫作「尾櫜」。
「尾櫜」源自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末端綴有葉子的樹枝。在古代漢字中,櫜的寫法曾經有所不同,有的是作「樛」或「橛」,後來在字形規範化的過程中,統一規定為「櫜」。
以下是一個使用「尾櫜」字的例句:
他在手中拿着一根尾櫜,在森林裡悄悄地接近。
「尾櫜」的常見組詞有:
1. 尾櫜枝:指在樹木的末端分枝中帶有葉子的小枝。
2. 森林尾櫜:用來形容茂密的森林中的樹枝和葉子紛紛攀繞的景象。
與「尾櫜」相關的近義詞有:
1. 尾枝:形容樹枝的末端。
2. 樛杈:指樹枝上分枝的末梢部分。
反義詞:
根部:與尾部相對,指樹木的基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