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子和小豬。古代庶人秋天行薦禮時所進獻的祭品。語本《禮記·王制》:“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鴈。” 漢 劉向 《說苑·修文》:“秋薦黍豚,冬薦稻鴈。”
“黍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指古代庶人(平民)在秋季祭祀時進獻的祭品,即黍子和小豬。
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成語,比喻人吝啬、貪婪或自私。
需注意,“黍豚”的原始含義為祭祀物品,而比喻義是後世衍生用法,兩者語境不同。研究古籍時應以第一種解釋為準,現代口語中則可能側重第二種含義。
《黍豚》是一個古中文詞語,通常指的是一種古代的食物,即小型的秧黍或谷物。
《黍豚》的部首是“禾”和“犬”,其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5畫和4畫。
《黍豚》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略作“黍豚”意為小型的秧黍或谷物,其中“黍”指的是一種小型的禾本植物,常見于古代的農田中;而“豚”則是指小型的動物,如豬。将兩者合在一起,形容了小型的秧黍或谷物。
《黍豚》的繁體字是「黍豚」。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黍豚》可分别寫作「黍踆」和「黍蹲」。
1. 田中的黍豚已經長出了小小的穗子。
2. 村民們每年秋天都會收獲大量的黍豚。
1. 黍穗: 指成熟的黍豚的束穗。
2. 稻豚: 指小型的稻谷。
3. 谷物: 指各種用來制作食物的谷類作物。
1. 小米:另一種小型的禾本植物。
2. 漿果:指某些植物的果實,如草莓、藍莓等,外形小而圓。
1. 大麥:指一種大型禾本植物。
2. 高粱:長得高而筆直的禾本植物,形态與黍豚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