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荷花形的發髻。 宋 向子諲 《鹧鸪天·同徐師川同過葉夢授家》詞:“釵燕重,髻荷偏,兩山斜疊翠連娟。”
“髻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髻荷(拼音:jì hé)指荷花形的發髻,常用于描述古代女性将頭發盤繞成荷花狀的發型。其中:
宋代詞人向子諲在《鹧鸪天·同徐師川同過葉夢授家》中寫道:“钗燕重,髻荷偏,兩山斜疊翠連娟。” 此句通過“髻荷”描繪女子發髻如荷花般精巧,搭配頭飾的搖曳姿态,展現古典審美意象。
綜合多部詞典及文學注解(如查字典、滬江詞典等),該詞釋義明确,但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詩詞賞析。
髻荷(jì hé)是指一種古代婦女的發型,是将頭發盤成高高的發髻,并在其上插上荷花作為裝飾。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髟(頭發)和艹(草字頭部分),總共有14畫。髻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文化,尤其盛行于唐朝時期。
髻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髻荷,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拆分和構造。古代寫法中,髻荷的字形略有差異,如髻的上部有一點(髃、鬐)或者兩點(鬈)的變體。
1. 妃子戴着髻荷,高貴端莊。
2. 在傳統婚禮上,新娘通常會梳一個漂亮的髻荷。
1. 髻環(jì huán):一種佩戴在髻上的環狀裝飾品。
2. 髻繩(jì shéng):用來束髻的繩子或帶子。
3. 荷花(hé huā):一種水生植物,常用來插在髻荷上作為裝飾。
近義詞:發髻、發鬓。
反義詞:散發、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