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模的意思、常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模的解釋

普通的規模。《文選·左思<吳都賦>》:“弘舸連舳,巨檻接艫,飛雲蓋海,制非常模。” 張銑 注:“飛雲,船上樓名,其高者蓋海,言多也,皆彫飾奢麗,其制度非常之模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模是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用于解釋測驗結果的核心參照标準,其定義、作用及類型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一、定義與核心作用

常模是通過對标準化樣本(即具有共同特征的目标群體)進行測試,計算得出的平均數和标準差。它提供了一種量化比較基準,使個體測驗分數能夠通過與群體平均水平對比獲得意義。例如,某學生在智力測驗中得分需與同齡人常模比較,才能判斷其智力水平所處位置。

二、主要類型

  1. 組間常模:反映不同群體差異,如年齡常模(兒童vs成人)、年級常模。
  2. 組内常模:描述同一群體内分數分布,包括:
    • 百分等級:表示個體超過多少比例的同群體成員;
    • 标準分數(如Z分數):以标準差為單位衡量偏離均值的程度;
    • 離差智商:将智力分數轉換為以100為均值、15為标準差的标準化值。

三、建立步驟

  1. 科學抽樣:從明确界定的總體中抽取足夠大且具代表性的樣本;
  2. 規範化施測:使用統一流程對樣本進行測驗,确保數據準确性;
  3. 統計分析:計算樣本的平均數、标準差等指标,形成分數分布模型。

四、構成要素

常模需包含三部分信息:

  1. 原始分數:被試在測驗中直接獲得的分數;
  2. 導出分數:轉換後的标準化分數(如百分位、Z分數);
  3. 常模團體描述:明确樣本的群體特征(如年齡範圍、教育背景)。

五、應用場景

常模廣泛用于智力測驗、學業評估、職業測評等領域。例如,韋氏智力測驗使用年齡常模判斷個體的智力發育是否與同齡人相符,而國家統一考試則通過建立全國常模确定分數線。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測驗的完整常模數據,可查閱标準化測評手冊或相關學術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模(cháng m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常(cháng)的部首是巾,總共有5畫,常字是漢字中的常用字之一,意思是表示平時、每天或者指事物的正常狀态。常字在古時的寫法為「尚」,表示事物正常狀态。 而模(mó)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畫,意思是模型、範例或樣式。模字在古時的寫法為「莫」,有着同樣的意思。常模這個詞來源于中文詞語的組合,表示人們常常引用的、作為标準或者代表的範例或模型。 在繁體中文中,常模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變化。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仍然保持了常模這個詞所代表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個産品符合行業的常模,具有高品質和可靠性。” 其他與常模相關的詞語包括:标準、規範、樣本、樣闆等。 一些近義詞包括: 範本、典範、楷模。 一個反義詞可以是: 異模,即與常模相異的模式或範例。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