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河 的别名。《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更名 河 曰 德水 ,以為水德之始。”《史記·封禅書》:“ 秦始皇 既并天下而帝,或曰:‘……昔 秦文公 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 秦 更名 河 曰 德水 。”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昔 岱山 徙號, 重華 著其受終; 德水 移名, 秦 人表其嘉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賀聖歡》:“四海皇風被,千年 德水 清。”
(2).佛教語。謂功德水。 南朝 梁簡文帝 《奉阿育王寺錢啟》:“難遇者乃 如來 真形舍利,照景蜜瓶,浮光德水。”參見“ 八功德水 ”。
“德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化和語境綜合理解:
起源:秦始皇依據“五德終始說”,認為秦取代周屬于“水德”興起,故将黃河更名為“德水”。《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這一改名旨在強化秦朝政權的正統性,象征水德對應的黑色、數字六等元素。
依據:傳說秦文公時期曾捕獲黑龍,被視為水德祥瑞,進一步支持了更名舉措。
佛教中“德水”指具有清淨功德的聖水,如《孝義寺碑》等文獻提及,象征洗滌罪孽、淨化心靈的作用。
作為姓名,“德水”結合了“德”與“水”的象征意義:
部分文獻(如《青海省李家峽—貴德水上旅遊整體策劃》)将“德水”用于地名或項目名稱,但此用法較為特殊,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宗教術語及現代命名文化。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
德水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德」和「水」兩個字組成。
「德」的部首是「彳」,總共有7個筆畫;「水」的部首是「氵」,總共有4個筆畫。
德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和哲學思想。其中,「德」一詞代表道德、美德和品德,「水」一詞代表清澈、純淨和流動。
「德水」在繁體漢字中的書寫形式為「德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德」的上部分寫作「」,下部分寫作「」,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整體。而「水」則沒有太大變化。
1. 他的行為無懈可擊,真是一股清流,宛如德水一般。
2. 我們應該以德水滋潤我們的心靈,提升自己的修養。
1. 德行: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表現。
2. 水德:指水的德性,代表水的純淨、流動和柔軟。
1. 美德:指美好的品德和行為。
2. 道德:指對于善惡、對錯等價值觀的規範。
1. 惡水:指不好的水質,可能含有污染物,不適合飲用。
2. 邪德:指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和品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