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劈柴,子擔柴。比喻子孫繼承父輩的未竟之業。 唐 白居易 《唐故湖州長城縣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大丈夫貯蓄材術,樹置功利,鎡基富貴,焯耀家邦,不當其身,而得於後:父析子荷,相去幾何?”
“父析子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源自唐代白居易《唐故潮州長城縣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大丈夫貯蓄材術,樹置功利,鎡基富貴,焯耀家邦,不當其身,而得于後;父析子荷,相去幾何?”,表達對家族事業延續的贊許。
此成語通過具體勞動場景(劈柴、擔柴)的意象,生動诠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家族責任和代際延續的重視。類似表達在古籍中常見,如“薪火相傳”側重文化傳承,而“父析子荷”更強調具體事業的接續。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父析子荷》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下面将為您介紹該成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父析子荷》意指父親拆分子女的荷包,即父母為子女分配財産的行為。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關懷和愛護。
該成語由以下四個漢字組成:
《父析子荷》一詞出自《莊子·德充符》。原文是“人生之日,如童子之引子荷蒉”,引申為父親拆分子女的荷包。
《父析子荷》的繁體寫法為「父析子荷」。
在古代,成語《父析子荷》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他父親很慷慨,常常父析子荷,确保全家人生活富足。
父母之愛、分配財産、關懷子女
分配家産、遺贈財産、贈與子女
吝啬自私、不關心子女、愚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