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絮的意思、冒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絮的解釋

頭巾。《史記·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 朝,太後以冒絮提 文帝 。”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巴蜀異志》謂頭上巾為冒絮。” 清 黃遵憲 《八用前韻》:“跪地習聞提冒絮,奪門禍遂起蕭牆。”亦指戴頭巾。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九:“千裡馬, 寧遠 所獻,髮拳紫色,狀如八駿,乘者必衣裘冒絮……墜然而去,唯聞耳傍風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冒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頭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冒絮”指古代的一種頭巾,用于包裹或覆蓋頭部。該詞在文獻中既可作名詞(指頭巾本身),也可作動詞(指戴頭巾的動作)。


二、出處與文獻例證

  1. 《史記·绛侯周勃世家》
    記載:“文帝朝,太後以冒絮提文帝。” 晉灼注引《巴蜀異志》解釋:“謂頭上巾為冒絮。”
    此例中,“冒絮”作為實物頭巾,被太後用來投擲漢文帝。

  2. 清代黃遵憲《八用前韻》
    詩句“跪地習聞提冒絮”化用典故,暗指宮廷權力鬥争。

  3. 宋代李石《續博物志》
    提到乘千裡馬需“衣裘冒絮”,描述戴頭巾的騎馬場景。


三、用法擴展


四、相關考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續博物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冒絮

冒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從植物細毛中冒出來的白色細小顆粒。這種細毛通常是來自于柳樹、楊樹、杏樹、桃樹等植物。當風吹過植物的花朵或葉子時,會使這些細毛散落到空中,形成一種雪花般的細小顆粒。

冒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冖”和“糸”,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其中,“冖”部表示“冠”的意思,而“糸”部表示“纖維”的意思。

冒絮這個詞出自《說文解字》,是一個古代流行的漢字。在繁體字中,冒絮的寫法為「冒絮」,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冒絮在古代的寫法中,糸部的結構更為複雜,冒部的冖字更加詳細。這種古代的漢字寫法形态優美、繁複,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字的藝術性。

以下是冒絮的例句:

春天到來時,柳樹冒絮,給整個大地帶來了一片白色的美麗。

冒絮可以結合其他字組成新詞,如:冒雪、絮狀等。

與冒絮意思相近的詞有:毛發、細毛、煙絮等。

與冒絮意思相反的詞有:潔淨、無塵、清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