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筍的意思、束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筍的解釋

(1).成捆的竹筍。多以形容詩文稿卷積累之多。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 崔侯 文章苦捷敏,高浪駕天輸不盡……深藏篋笥時一發,戢戢已多如束筍。”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孟詞貢士》:“﹝ 孟詞 ﹞嘗欲取 宋 章如愚 《山堂考索》、 王伯厚 《玉海》删益之為書,曰《山海精良》,未成稿如束筍。”

(2).竹筍。形容細尖之物。 宋 晁補之 《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 齊 紈如雪 吳 刀裁,小毫束筍縑囊開。” 清 心清 《廿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天足》:“三寸尖尖如束筍,一鈎入握要魂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束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成捆的竹筍
    多用于比喻詩文或稿卷數量龐大、積累豐富。例如唐代韓愈在《贈崔立之評事》中用“戢戢已多如束筍”形容文稿堆積如捆紮的竹筍,清代梁章鉅也以此描述未完成的書籍手稿。

  2. 形容細尖之物
    指代形狀細長尖銳的事物,如宋代晁補之在詩中用“小毫束筍”比喻毛筆筆尖,清代彈詞中則以“三寸尖尖如束筍”形容女子小腳。


二、延伸解讀

建議在文學賞析或古籍閱讀中遇到此詞時,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确認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筍》的意思

《束筍》是一個詞語,意味着捆綁竹筍。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具有獨特的含義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筍》這個詞的部首是“⺮”(竹子的部首),分别由“束”和“筍”兩個字組成。

“束”的部首是“⺮”,它的筆畫數為7,讀作“shù”,表示捆綁、綁紮等意思。

“筍”的部首是“⺮”,它的筆畫數為9,讀作“sǔn”,意思是竹子的嫩芽。

來源和繁體

《束筍》一詞來源于漢語,是根據竹子的特點和使用情況而衍生出來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束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束筍”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束”和“筍”兩個字組成。古時候的字體形狀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他用繩子将新鮮的竹筍束在一起。

2. 農民們在采摘竹筍後,将它們束起來運回村裡。

3. 我看到一束鮮嫩的筍子擺在菜市場的攤位上。

組詞

與《束筍》相關的詞語有:

1. 束縛:捆綁、限制。

2. 筍殼:竹筍的外殼。

3. 筍絲:用刨去外皮的竹筍切成的細絲。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捆綁、綁紮。

反義詞:松散、解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