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不逮意的意思、詞不逮意的詳細解釋
詞不逮意的解釋
猶言詞不達意。 清 龍啟瑞 《覆唐6*子實書》:“嗣有四鄉聯團之議,曾泐數行奉達;倉卒中詞不逮意。”
詞語分解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樂歌唱,後樂譜失傳,隻按詞牌格律創作):詞人。詞譜。詞牌。詞調(刼 )。詞韻。詞曲。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逮意的解釋 猶達意。 晉 陸機 《文賦》:“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周書·王褒庾信傳論》:“夫然,則 魏文 所謂通才足以備體矣, 士衡 所謂難能足以逮意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詞不逮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詞不逮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cí bù dǎi yì(部分文獻注音為“dài”,如、)。
- 釋義:指說話或寫文章時,所用詞句無法充分、确切地表達思想感情,類似“詞不達意”。“逮”意為“達到、及”。
二、出處與背景
- 最早記載:出自清代龍啟瑞的《覆唐子實書》:“倉卒中詞不逮意。”
- 結構特點:主謂式成語,古代漢語用法,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書面場合。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常作謂語或定語,如“他的發言詞不逮意,令人費解”。
- 典型語境:描述因用詞不當、倉促表達或邏輯混亂導緻的表意不清,例如:“匆忙寫就的文章,難免詞不逮意。”。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詞不達意、言不盡意。
- 反義詞:言必有中、一語中的(部分文獻未明确提及反義詞,需結合語境推斷)。
五、注意事項
- 讀音辨析:“逮”在成語中通常讀“dǎi”,但在現代漢語口語中作“逮捕”時讀“dài”。
- 使用建議:多用于書面批評或學術讨論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或不同文獻中的解釋差異,可參考上述标注的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不逮意(cí bù dài yì)這個詞可以理解為“用詞不準确,措辭不夠恰當,無法表達出想要傳達的意思”。下面來進行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詞”字由左邊的“讠”(yán,讠為“言”的旁邊部首)和右邊的“司”(sī)組成,共兩個筆畫。
- “不”字由上面的“一”(yī)和下面的“丨”(gǔn)組成,共四個筆畫。
- “逮”字由左邊的“辶”(chuò,辶為“⻌”字的簡化形式)和右邊的“員”(yuán)組成,共八個筆畫。
- “意”字由左邊的“音”(yīn)和右邊的“心”(xīn)組成,共十個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源自《詩經·邶風·小戎》這首古代詩歌,意思是用詞不到位,無法表達出真實的意思。
繁體:
《詞不逮意》的繁體形式為『詞不逮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但對于《詞不逮意》這個詞來說,沒有特别明顯的古代寫法區别。
例句:
他的口才很好,但有時詞不逮意,讓人聽不太懂。
組詞:
逮捕、逮住、詞彙、用詞、逮着等。
近義詞:
詞不達意、言不達意。
反義詞:
詞達意、表達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