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荄的意思、枯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荄的解釋

幹枯的草根。《文選·潘嶽<悼亡詩>之三》:“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李善 注引《方言》:“荄,根也。” 唐 崔損 《霜降賦》:“翻繽紛之槁葉,宿蒼莽之枯荄。”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衆香愛春發枯荄,我知惟動兒女懷。” 明 劉基 《春雨》詩之一:“春風和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清 宋琬 《先大夫諱日》詩:“譬彼松下草,霜落成枯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荄,漢語詞彙,讀音為kū gāi,指幹枯的草根或植物根部。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荄”本義為草根,《說文解字》稱“荄,草根也”,而“枯”表示幹涸、失去生命力,二者組合後引申為枯萎的植物根部或衰敗的自然景象。

在古文獻中,“枯荄”常被用于描寫荒蕪或蕭瑟的意境。例如《漢書·禮樂志》有“枯荄復生,僵而更起”的記載,以枯草複生比喻事物衰敗後的複蘇。該詞亦見于《文選·潘嶽〈懷舊賦〉》“陳荄被于堂除”,李善注引《說文》強調“荄”作為植物根基的特性,佐證其詞義本源。

現代漢語使用中,“枯荄”多保留其古典意象,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對殘敗景物的詩意化描寫,如“秋風吹盡枯荄,唯見寒鴉栖枝”。詞彙結構符合漢語雙音節化規律,“枯”為狀态形容詞,“荄”為名詞性詞素,組合後構成偏正短語,語義凝練且具畫面感。

網絡擴展解釋

“枯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ū gāi,其核心含義為幹枯的草根,常用于古典文學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字義分解

  1. 枯:
    指植物失去水分後的幹萎狀态,如“枯萎”“枯槁”,引申為失去生機的意象。
  2. 荄:
    特指植物的根部,尤其草根(《方言》注釋“荄,根也”)。

文獻例證


使用語境

“枯荄”多用于古典詩文,通過自然物象表達哀傷、蕭索或時序變遷的意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仍見于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贲潰别出手眼冰霜懆懆嘗炷充鑿椿囷打倒等而下之電燈電門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杜鵑花蠹尅恩允二楚燔破飛鏡風馳霆擊封戎功行圓滿苟且鼓腹擊壤姑缯黑翳假耤澆溉筋兜浄光禁月明盡醉季鷹鲈爵鷇開小竈忼慨課役款納苦瓠狸變隆眷爐穗媽媽泥弓被發纓冠遷鼎錢金牽忙愆素日富神來氣旺識貨詩劄哃喝通可文帚無身無所不在賢嶲校迹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