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荄的意思、枯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荄的解釋

幹枯的草根。《文選·潘嶽<悼亡詩>之三》:“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李善 注引《方言》:“荄,根也。” 唐 崔損 《霜降賦》:“翻繽紛之槁葉,宿蒼莽之枯荄。”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衆香愛春發枯荄,我知惟動兒女懷。” 明 劉基 《春雨》詩之一:“春風和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清 宋琬 《先大夫諱日》詩:“譬彼松下草,霜落成枯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ū gāi,其核心含義為幹枯的草根,常用于古典文學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字義分解

  1. 枯:
    指植物失去水分後的幹萎狀态,如“枯萎”“枯槁”,引申為失去生機的意象。
  2. 荄:
    特指植物的根部,尤其草根(《方言》注釋“荄,根也”)。

文獻例證


使用語境

“枯荄”多用于古典詩文,通過自然物象表達哀傷、蕭索或時序變遷的意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仍見于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荄》的意思

《枯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植物、土地或水源幹燥、貧瘠的狀态。它表示沒有水分或養分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荄》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艹”,其中“木”表示樹木,而“艹”表示植物。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枯荄》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這本字典,它是由東漢末年的古代學者許慎所編寫。在這本字典中,許慎對每個字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分類。

繁體

《枯荄》的繁體字是「枯耇」。在繁體字中,“耇”表示的是老人,它指的是指導農事或種田的老農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枯荄的字形稍有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枯的字形為“枯”加上“疋”,而荄的字形為“葢”。

例句

1. 這個土地太枯荄了,根本無法種植作物。

2. 當我走進那片枯荄的森林時,隻看到了一片草木凋零。

組詞

1. 枯木:指幹枯無生氣的樹木。

2. 荄地:指幹旱貧瘠的土地。

近義詞

1. 幹旱:指地區長期缺乏水分。

2. 貧瘠:指土地沒有養分,不適合農業種植。

反義詞

1. 茂盛:指植物生長茂密、繁盛。

2. 肥沃:指土地富含養分,適合農作物生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