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萬章上》:“ 伊尹 耕於 有莘 之野,而樂 堯 舜 之道焉…… 湯 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 湯 之聘币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 堯 舜 之道哉?’”本謂 商湯 用禮物聘請 伊尹 出來做官。後以“湯聘”指官爵利祿。《高子遺書·會語十八》:“苟無嚣然於 湯 聘的心腸,早有翻然而改的行徑,未有不為富貴所魔者。”
“湯聘”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政治文化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湯聘”出自《孟子·萬章上》,記載了商朝開國君主商湯以厚禮聘請賢士伊尹出仕的故事。伊尹原為有莘氏的農夫,因崇尚堯舜之道而拒絕湯的聘禮,後仍被湯的誠意打動,輔佐其建立商朝。
該詞最初指商湯禮聘伊尹的行為,後演變為對官爵利祿的泛稱。例如《高子遺書》中提到“無嚣然于湯聘的心腸”,即強調不慕權貴的淡泊态度。
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形容君主求賢或借指功名利祿。例如:“士人若汲汲于湯聘,恐失本心。”
以上内容綜合了《孟子》原始記載及漢典等權威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古籍原文。
湯聘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聘禮或招聘儀式。在古代,湯聘常常是指君主諸侯聘請賢士和才子的方式。
湯聘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和耳(耳朵),它的總筆畫數為12筆。
湯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尚書·周書·既替》篇。其中記載了商朝末年武庚的聘請大臣的儀式。後來,湯聘逐漸發展為招聘和聘禮的總稱。
湯聘的繁體字為湯聘。
在古代,湯聘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商代的寫法類似于“戋”,而西周的寫法則類似于“㝙”。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時代背景。
1. 王公聘請來自遠方的賢士進行湯聘,以期能夠得到他們的智慧和幫助。
2. 據說這位明星是通過湯聘才被選中參演這部電影的。
3. 校企合作項目通過湯聘方式招募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
1. 湯禮:古代君主賜予賢士的禮物。
2. 湯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
3. 招聘:通過廣告和選拔方式邀請人才加入組織。
1. 招攬:吸引和請托能力強的人加入。
2. 聘請:邀請人才參加工作或從事某項任務。
1. 驅逐:将某人排除出組織或地方。
2. 解雇:結束某人的聘用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