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複的意思、來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複的解釋

(1).往還,去而複來。語見《易·複》,謂陽氣經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複生。後因以稱陽氣始生。《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時品》:“欣一陽之來復,遂萬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舊時因又稱一周為一來複,星期日為來複日。

(3).回複,回來。 唐 李複言 《續幽怪錄·蘇州客》:“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復。’”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三:“母親!我童心已完全來複了。”

(4).來回反複,一遍又一遍。 蕭紅 《生死場》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紙片,丢在腳下來複的亂踏。”

(5).英語rifle的譯音。指炮筒、槍管中的來複線。即膛線。 嚴複 《救亡決論》:“不知曲綫力學之理,則無以盡炮準來復之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來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現代槍械的膛線密切相關,屬于特定領域的專業術語。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來複”是英文單詞“rifling” 的音譯詞。在槍械制造領域,“rifling”指的是在槍管(炮管)内壁上加工的、與軸線成一定傾角的螺旋狀凹凸槽線(即膛線)。因此,“來複”的本義就是指這種膛線結構。《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指槍膛、炮膛内的螺旋狀凹凸線。作用是使彈頭旋轉飛行,以保持飛行穩定,提高命中精度。”

  2. 核心功能與作用: 膛線(來複線)的主要功能是賦予彈頭在出膛時高速旋轉的能力。根據物理學原理,旋轉的物體具有陀螺效應(角動量守恒),這極大地提高了彈頭飛行過程中的穩定性,顯著減少空氣阻力等因素造成的偏航,從而大幅提升射擊的精度和有效射程。沒有膛線的滑膛槍,其精度和射程都遠遜于有膛線的“來複槍”。

  3. 在現代漢語中的主要應用: “來複”在現代漢語中幾乎隻出現在以下兩個固定搭配中:

    • 來複槍:特指“步槍” 。這是“來複”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來複槍”即指槍管内刻有膛線的長槍(區别于滑膛槍)。《現代漢語詞典》對“來複槍”的定義為:“步槍的舊稱。”它強調了這種槍的核心特征——擁有賦予彈頭旋轉能力的膛線(來複線)。
    • 來複線:即“膛線” 本身。這是“來複”含義的直接體現,指槍管或炮管内壁的螺旋狀溝槽。例如:“這把老式步槍的來複線已經磨損得很厲害了。”

“來複”是一個源自英語“rifling”的音譯詞,其核心含義是指槍管或炮管内的螺旋狀膛線(來複線)。這種結構的關鍵作用在于使發射的彈頭旋轉,利用陀螺效應保持飛行穩定,從而提高射擊精度和射程。在現代漢語中,“來複”幾乎隻用于構成“來複槍”(指步槍)和“來複線”(指膛線)這兩個專業術語。該詞屬于特定技術領域的詞彙,在日常口語中較少單獨使用。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來複”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1. 陽氣複生(源自《周易》)
    本義指陽氣去而複返的自然規律。《易·複》中提到“七日來複”,指陽氣經七日由剝盡到複生。後引申為事物循環往複的規律,如《三國演義》中曹操提及“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

  2. 時間單位(舊時用法)
    因“七日來複”與一周七天對應,舊時曾将一周稱為“一來復”,星期日則稱“來復日”。

  3. 反複或往返動作
    可表示來回、重複的行為,如蕭紅《生死場》中“丢在腳下來複的亂踏”,描述反複踩踏的動作。

  4. 回歸或恢複狀态
    指事物回到原有狀态,如冰心《寄小讀者》中“童心已完全來複”,比喻恢複純真。

  5. 外來詞音譯(近現代用法)
    英語“rifle”(步槍)的譯音,特指槍管中的“來複線”(膛線)。


注意:部分現代語境中,“來複”的使用頻率較低,尤其在“一周”和“膛線”的釋義上,多被其他詞彙替代。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錫爆竹筒子悲荒筆匠不顧大局裁服參同出自意外雌牙露嘴蹙刺大衣達因丁則督壓貳端芳尊豐阜浮荄服馔榦輔歌莺舞燕耇老鈎铓怪陋鼓暢花脣荒越忽喇喇僭盜江夏八俊箋疏賤同交護謹律九德糾會開話穬麥狼壺亮铮铮烈軍屬陋謬貉奴排戶普濟羣生黔蒼傾家蕩産晴空秦隸條件僮使銅駝市頑頑五旦五鬥櫥憲長鮮翠弦匏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