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退的意思、遁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退的解釋

逃跑退卻。《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七月,賊皆遁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退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遁”與“退”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隱蔽地退卻或主動避離,多用于描述因避禍、守志或策略性撤離的行為。以下從權威辭書與文獻角度分述其義:


一、核心釋義

  1. 隱蔽性撤離

    “遁”本義為隱匿、逃避(《說文解字》:“遁,遷也”),強調隱蔽行迹;“退”指後退、離開(《玉篇》:“退,卻也”)。二者結合後,“遁退”特指不公開顯露行蹤的退避行為,常見于規避沖突或危險的情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10卷,第1083頁。

    查看來源

  2. 主動避世與守志

    在儒家與道家語境中,“遁退”蘊含主動放棄權位、歸隱守節的倫理選擇。如《後漢書·逸民傳》載“逢萌遁退浮海”,即以退隱保全清廉之志。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第362頁。

    查看來源


二、古籍用例佐證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遁退”仍保留策略性退避的引申義,如用于商業競争或人際關系的主動退出,強調審時度勢的智慧(例:“面對市場擠壓,企業選擇遁退轉型”)。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第4290頁。


“遁退”融合了行動上的隱蔽性與動機上的主動性,既是生存策略,亦是文化觀念中的精神堅守。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始終圍繞“隱退避離”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遁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成語含義(隱退避世)

基本解釋:指逃避世俗紛擾,主動選擇退隱或不參與世事。


二、普通詞語含義(逃跑退卻)

基本解釋:指在沖突或戰争中逃跑、撤退。


三、使用注意事項

  1. 語境區分: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描述人物選擇時多為“隱退”,描述軍事行動則為“撤退”。
  2. 現代使用:作為成語的“遁退”現已較少使用,更常見的表達為“隱退”或“歸隱”。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勒表賀畢給冰月長牓傳水出列答策貸本底石東華蛾綠髶發防止諷解諷令俯拾仰取供辦官紳規警過曆嗥嘯喉嗉花粉樓還珠漸摩角頭巾角粽假物集辭雞豆子敬賢禮士激哇記姓名撅坑撅塹豈弟路次滿堂茂着妙手丹青迷合飄香屏面淺缪諐儀氣絕起末親谒齊人砌磚全權篛篷少府十三弦書櫥順明炭場同音香毂喜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