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菽乳的意思、菽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菽乳的解釋

豆腐。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豆腐》:“豆腐,古謂之菽乳,相傳為 淮南王 劉安 所造,亦莫得其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菽乳(shū r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豆類制成的凝乳狀食品,即現代所稱的豆腐。該詞由“菽”(豆類的總稱)與“乳”(乳汁,引申為凝乳狀物)組合而成,形象描繪了豆腐的原料與形态特征。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文獻及文化應用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本義

    指用大豆(菽)加工制成的凝固乳狀食品。

    《漢語大詞典》釋:“菽乳,豆腐的别稱。”

  2. 構詞解析

    • 菽:《說文解字》注:“尗(菽),豆也”,泛指豆類作物。
    • 乳:本指乳汁,引申為凝乳狀物質(如豆腐的質地)。

      二字結合強調“以豆為原料制成的乳狀物”,是豆腐的雅稱。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記載豆腐制法時稱:“豆腐之法……其上面凝結者,揭取晾幹,名豆腐皮”,而“菽乳”即指此類豆制品 。

    “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其上面凝結者,揭取晾幹,名豆腐皮。”

  2. 《天工開物》(明·宋應星)

    提及大豆加工時,以“菽乳”代指豆腐,反映明代民間通用此稱 。

    “凡菽……為腐為乳,稱菽乳。”


三、文化意涵與别稱

  1. 雅稱來源

    古代文人避諱“腐”(諧音“福”),故以“菽乳”“黎祁”“來其”等雅稱代指豆腐。如南宋詩人陸遊詩作中曾用“黎祁”。

  2. 民俗應用

    豆腐因質白形潤,常被賦予“清白”“高潔”的象征意義,多見于祭祀、宴席,而“菽乳”一詞更顯古雅莊重。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李時珍. 《本草綱目·谷部》. 明代萬曆刻本.

: 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粒》. 明崇祯十年初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菽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基本釋義

“菽乳”指豆腐,是豆腐的古代别稱。該詞由“菽”(豆類的總稱)和“乳”(形容豆腐的質地如乳狀)組成,形象地描述了大豆制成豆腐的過程與成品特性。

2.讀音與詞源

3.相關延伸

4.權威考據

總結來說,“菽乳”是豆腐的雅稱,既反映了古代飲食文化,也體現了漢語詞彙的造詞邏輯。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歸田瑣記》《本草綱目拾遺》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抱成一團飽飨老拳冰屋草菇曹掾昌豐伥鬼鈔本車腳夫吃光漦龍竄官大觳戴月釣鳌鬥隊獨繭絲肥甜浮累婦女節伏維尚飨膏肓之疾高門大屋還聲汗衫毀黩胡蘆家傳戶誦揃撲矯殺羁程戒訓嫉媢拘坼句星科第出身款悉爛額覽聞辯見蠟氏靈空龍公竹籠着手麥序密奏目攝七短八長晴絲商串商均山蓣聲韻學屬好睡獅太一蓮舟太真退如山移土雞瓦狗缃帙稀裡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