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真的意思、太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真的解釋

(1).原始混沌之氣。《文選·傅毅<舞賦>》:“啟太真之否隔兮,超遺物而度俗。” 李善 注:“太真,太極真氣也。”《子華子·陽城胥渠問》:“太真剖割,通之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精專,是名陰陽。”

(2).仙女名。《雲笈七籤》卷九八:“ 太真夫人 者, 王母 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 婉羅 ,字 勃遂 。”

(3). 唐 楊貴妃 號。《舊唐書·後妃傳上·玄宗楊貴妃》:“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 唐 羅隱 《牡丹》詩:“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 無力憑欄幹。”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有傾國傾城之容, 西子 、 太真 之顔。”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豐若有餘,柔若無骨,嘖嘖 太真 、 飛燕 ,曠世兼長。”

(4).道教稱黃金為太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金》﹝釋名﹞引 陶弘景 曰:“仙方名金為太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太真"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據

"太真"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闡釋:

一、道家哲學:宇宙的本原狀态

指未經雕琢、渾然天成的自然本質,源于道家對"道"的诠釋。

《漢語大詞典》:太真謂"太古純真樸素之道",即萬物最原始、純淨的狀态。如《莊子·大宗師》雲:"撓挑無極,俯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此境界即暗合"太真"之性。

二、曆史人物特指:楊貴妃的道號

唐代楊玉環(楊貴妃)入道時曾被賜號"太真",成為其代稱。

《辭海》(第七版):楊貴妃初為女道士,號"太真",後冊封為貴妃。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即指此事。此用法專屬于唐代曆史語境。

三、形容詞義:形容純真質樸

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天真無邪、不染世俗的氣質。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太真作形容詞時,表"極其純真;天然無飾"。如金代元好問《論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太真",贊陶淵明詩風之質樸本真。


詞源考據

"太真"由"太"(極緻)與"真"(本原)複合而成,始見于魏晉玄學文獻。東晉葛洪《抱樸子·内篇》以"太真"喻金丹之道,稱:"夫太真者,固無終始之異也",強調其超越形質的永恒性。唐代後因楊貴妃之故,世俗化使用漸增,但核心仍不離"返璞歸真"之義。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網絡擴展解釋

“太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各類權威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原始混沌之氣
    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态,常出現在古代哲學典籍中。例如《文選·傅毅〈舞賦〉》提到“啟太真之否隔兮”,李善注:“太真,太極真氣也。”

  2. 道教術語
    道教将黃金稱為“太真”,如《本草綱目·金石部》記載:“仙方名金為太真。”


二、引申與特指

  1. 人物稱號

    • 楊貴妃别稱:唐代楊玉環曾着道士服,號“太真”(《舊唐書·後妃傳》)。
    • 仙女名:《雲笈七籤》中記載“太真夫人”是西王母之女,名婉羅。
  2. 成語用法
    形容人過于天真或直率,缺乏世故。例如:“他待人太真,常被誤解。”


三、語言與發音


四、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子華子》《雲笈七籤》等古籍原文,或參考《舊唐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鞍鼻安泊百密一疏疤痆北楚常祥趻踔赤堇馳擲重適瞅緊楚拷麤粝大綱燈亮兒方拙麸漿覆盆歸十歸一桂轸果毅化妝品諱人蠖伏講亭監牢金革禁旅俊俠坎子葵甲浪跄蓮根獵主流量龍盞落泊毛發悚然面陳糱曲牛拉搭暖簾切當戚裡入殡睿明森動賞高罰下時衣司文貪得無厭桃笙逃俗特禀天氣圖銅綫退朝穩韻物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