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破曉前啟行或夜行。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戴月早辭 三秀館 ,遲明初識 九華峯 。”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引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往往侵夜戴月而歸。”
“戴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戴月”字面意為“頭頂月亮”,形容在夜間或破曉前出行,月亮仿佛戴在頭上。這一意象常用來描繪夜間趕路、早出晚歸的情景,帶有文學化的表達色彩。
“戴月”常與“披星”連用為成語“披星戴月”,表示日夜兼程、辛苦奔波。例如元代《冤家債主》中“披星戴月,掙揣下這個家私”,強調早出晚歸的辛勞。
需區分“戴月”單獨使用與成語“披星戴月”的差異:前者側重時間與場景描寫,後者強調辛勞狀态。此外,現代偶見“戴月”用于人名(如歌手戴月),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出處或成語典故,可查閱《全唐詩》《避暑錄話》等文獻。
“戴月”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戴着月亮。這個詞常用于文學作品和詩詞中,用來表達人們對于月亮的贊美和崇敬之情。
段落2(h2标籤):拆分部首和筆畫根據《康熙字典》,“戴月”這個詞拆分的部首是“戈”和“月”,其中“戈”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武器,而“月”是上下結構的部首,表示月亮。
“戴月”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段落3(h2标籤):來源和繁體字“戴月”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詩詞中,如《詩經》等文學作品中常可見到。繁體字中的“戴月”寫作“戴⽉”。
段落4(h2标籤):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字形的變化較多。在古時候,“戴月”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這種變化在現代使用中已經較少見到。
段落5(h2标籤):例句以下是幾個關于“戴月”的例句:
1. 他走在夜晚的小徑上,戴月為伴。
2. 夏夜的天空明亮如白晝,星辰和戴月共舞。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任何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