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戴月的意思、戴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戴月的解釋

形容破曉前啟行或夜行。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戴月早辭 三秀館 ,遲明初識 九華峯 。”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引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往往侵夜戴月而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戴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意象性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夜晚月亮升起時仍在勞作或奔波的狀态,常與"披星"連用構成成語"披星戴月"。從漢語構詞角度分析:"戴"本義指頭頂物品,《說文解字》釋為"分物得增益曰戴",引申為承受、攜帶;"月"指夜間天體,象征時間維度。二者結合形成"頭頂月光"的動态畫面,凝練出晝夜兼程的語義内核。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晉代陶淵明《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描繪農人清晨勞作至月出方歸的場景。唐代《敦煌變文集》"披星戴月疾驅馳"進一步強化了日夜兼程的辛勞意象。現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漢語成語大辭典》标注其出自元代戲曲作品。

在語言學層面,"戴月"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通過借代手法将自然現象轉化為行為狀态描寫,符合漢語"以景喻事"的構詞傳統。其語義演變經曆了從具體勞作場景到抽象勤奮精神的升華,現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勵志語境,例如:"科研團隊戴月攻堅,終獲重大突破"。

來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陶淵明集校注》。

網絡擴展解釋

“戴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戴月”字面意為“頭頂月亮”,形容在夜間或破曉前出行,月亮仿佛戴在頭上。這一意象常用來描繪夜間趕路、早出晚歸的情景,帶有文學化的表達色彩。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時間與場景
    多用于描述淩晨或深夜的行動,如唐代曹唐詩句“戴月早辭三秀館,遲明初識九華峰”(《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以及宋代葉夢得記錄的“侵夜戴月而歸”。
  2. 引申意義
    也可比喻事物高懸、明亮奪目,如形容月亮高挂夜空時的景象。

三、常見搭配與成語

“戴月”常與“披星”連用為成語“披星戴月”,表示日夜兼程、辛苦奔波。例如元代《冤家債主》中“披星戴月,掙揣下這個家私”,強調早出晚歸的辛勞。

四、例句參考

五、注意事項

需區分“戴月”單獨使用與成語“披星戴月”的差異:前者側重時間與場景描寫,後者強調辛勞狀态。此外,現代偶見“戴月”用于人名(如歌手戴月),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出處或成語典故,可查閱《全唐詩》《避暑錄話》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嗷然白公桧班布北羅酆編馬兵燼兵連禍結播鼗草體讒孽床茵穿窬之盜出戍赕賨咚咚堆棧風驅電擊奉身改構閣氣宮花閨德過候河典回跸火王堅嚴劫燒矜貧恤獨劇州看風使舵墾民空盡空頭事窺觎蠟檄樂山大佛龍攎亂門亂尨泥滞疲俗敧側窮桎日仄塞翁之馬聲勢赫奕神來之筆勢成騎虎竦傑天龍剔除外待完本無群五尚下旅香魚憲矩仙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