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天空。 唐 李鹹用 《贈來進士鵬》詩:“語玄人不到,星漢在靈空。”
(2).空靈不可捉摸。 清 璚因 《分題二石生<十洲春語>三卷》詩:“胎息《離騷》體《國風》,散花妙手極靈空。” 老舍 《微神》:“月光能使那灰的部分多一些銀色,顯出點詩的靈空。”
“靈空”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主要含義,且常見于文學作品中:
指天空
該用法多見于古詩詞,例如唐代李鹹用《贈來進士鵬》中的“星漢在靈空”,通過“靈空”描繪浩瀚星空的意境。
空靈不可捉摸
形容缥缈、超脫的意境,如清代詩人璚因以“散花妙手極靈空”形容詩句的空靈感,老舍在《微神》中則用月光渲染“詩的靈空”氛圍。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詩文,現代文學(如老舍作品)中仍沿用其詩意表達。不同時期的引用案例顯示,“靈空”兼具描述實體空間(天空)與抽象意境(空靈)的雙重功能。
靈空一詞是由“靈”和“空”兩個字組成的,表示精神或靈魂的飄忽無定,或者指能夠觸動人心靈的某種奇妙感覺。靈空有時也可以表示某個地方或狀态的甯靜和空靈。
“靈”的部首是火,總共有8個筆畫。“空”的部首是穴,總共有8個筆畫。
“靈”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表示神秘或神奇之意。從甲骨文演變到現在,“靈”的形狀變化較小。在繁體字中,“靈”字的右邊有一個“示”字旁。
“空”字最早出現在金文中,“空”的意思是空洞、虛無。在繁體字中,“空”字的左邊有一個“穴”字旁。
在古代寫法中,沒有“靈”和“空”這樣的形象化字,而是通過多個字組合的方式來表示相關意思。
他的演講引起了聽衆心中一片靈空的感覺。
在山頂上,隻有風聲和鳥鳴,一片靈空的甯靜。
靈性、靈感、靈巧、靈敏、靈活、洞靈、空曠、空靈、空洞、虛空。
近義詞:靈動、靈秀、靈魂、甯靜、空靈、虛空。
反義詞:呆滞、沉悶、實在、繁忙、繁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