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官的意思、竄官的詳細解釋
竄官的解釋
流放的官員。 唐 孟郊 《峽哀》詩之九:“峽旅多竄官,峽氓多非良。”
詞語分解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官的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于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竄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
核心詞義:官員被流放或貶谪
“竄官”的核心含義是指官員因罪過或政治原因被朝廷放逐、貶斥到邊遠或荒僻之地擔任官職。其中:
- “竄”:本義為隱藏、逃亡,引申為放逐、驅逐。
- “官”:此處指官職或擔任官職的人。
組合起來,“竄官”即指官員被貶谪流放。
-
字源與結構分析
- “竄”:繁體為“竄”,《說文解字》釋為“匿也。從鼠在穴中。”本義是老鼠躲藏,後引申為逃亡、隱匿,再引申為放逐罪犯。
- “官”:指官職、官吏。
- 構詞法:屬于動賓結構,“竄”為動詞(使…流放),“官”為賓語(官員)。意指使官員遭受流放之刑。
-
文獻用例佐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描述官員獲罪被貶時:
- 唐代柳宗元在《與蕭翰林俛書》中提及自身遭遇:“聖朝弘大,貶黜甚薄,不能塞衆人之怒,謗語轉侈,嚣嚣嗷嗷,漸成怪民。飾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悅仇人之心,日為新奇,務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輩坐益困辱,萬罪橫生,不知其端。……然仆當時年三十三,甚少,自禦史裡行得禮部員外郎,超取顯美,欲免世之求進者怪怒娼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達,仆先得顯處,才不能逾同列,名不能壓當世,世之怒仆宜也。與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進,辱在附會。聖朝宏大,貶黜甚薄,不能塞衆人之怒,謗語轉侈,嚣嚣嗷嗷,漸成怪人。飾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悅雠人之心,日為新奇,務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輩坐益困辱,萬罪橫生,不知其端。伏遇诏書赦有罪,凡在竄官,鹹得以善價而沽矣。” (此處“竄官”即指包括作者在内的被貶谪的官員)。
-
曆史背景與用法
“竄官”一詞反映了中國古代官僚制度中的懲罰手段——“貶谪”或“流放”。這是對犯有過失官員的一種懲戒,将其調離中央或富庶之地,派往邊遠、艱苦地區任職,既是對其個人的懲罰,也包含使其在偏遠之地“思過”或“效力”的意圖。其嚴重程度僅次于死刑和徒刑。
-
現代用法與生僻性
“竄官”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典型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已被“貶谪”、“流放”、“貶官”等更常用的詞語所取代。現代讀者主要在閱讀古籍或研究古代曆史、法律、官制時才會遇到此詞。
引用來源:
- 漢典 (zdic.net) - 對“竄”、“官”字義的權威解釋。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綜合性的曆史語文詞典,收錄古漢語詞彙及釋義。
- 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 - 古籍原文用例,見于《柳宗元集》或相關古籍數據庫(如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 相關中國古代官制、法制史研究論著(如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 提供“貶谪”、“流放”制度的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竄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被流放或貶谪的官員。該詞由“竄”(意為逃亡、放逐)和“官”(官員)組成,強調官員因罪責或政治原因被強制遷徙至偏遠地區。
-
曆史用例
唐代詩人孟郊在《峽哀》詩中寫道:“峽旅多竄官,峽氓多非良”,描述了貶谪官員聚集于峽江一帶的情景。
其他信息
- 詞性:名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 近義概念:可與“流官”“谪官”等詞類比,但“竄官”更強調因貶斥而流放的動态過程。
使用提示
該詞多出現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現代語境下建議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哀眷侒侒白炜避寇裁省朝常撐拄出其不意待敵丹魄道光帝兌子額籍貳適梵蒂岡繁言鋒銳墳兆歸攏歸期貴壯賤弱孤竹廟荷鼻閡塞浍濬鹘侖景頭噤口卷舌晉食絶無僅有狂達堀室爛好人老仆鸾回巒頭駱駝絨賣祖漫延漠如内舍女孩兒旁礴膨大乾景牽绾窮窭子礐盤惹災招禍掃括商庶樞中私論寺廟陶匠提留外書文虹鄉服洩露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