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官名。掌清除道路不潔和埋葬路屍之事。《周禮·秋官·蠟氏》:“蠟氏掌除骴……若有死於道路者,則令埋而置楬焉,書其日月焉,縣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孫诒讓 正義:“蠟,骨肉腐臭,蠅蟲所蠟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蠟氏”是中國古代周代的一種官職名稱,其職能和詞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職能
蠟氏主要負責道路清潔和屍體處理。根據《周禮·秋官·蠟氏》記載,其職責包括清除腐爛屍骨(“掌除骴”)、掩埋道路上的無名屍體,并标記日期,懸挂死者衣物以便親屬認領()。這一職能體現了古代對公共衛生和社會秩序的管理。
詞源考據
曆史背景
蠟氏屬于秋官司寇下屬官職,反映了周代對公共事務的細緻分工。通過掩埋屍體、記錄信息等舉措,既維護了環境清潔,也體現了對逝者的基本尊重。
延伸關聯
現代研究中,蠟氏常被作為古代社會管理制度和衛生觀念的案例,部分學者将其視為早期“城市管理”的雛形()。
總結來看,“蠟氏”是周代兼具衛生管理和社會倫理職能的官職,其名稱與職責緊密關聯,反映了古代對公共事務的獨特處理方式。
蠟氏(là shì)是漢語詞彙中的一個詞語,指的是以蠟制成的物品或蠟質的屬性。蠟氏可以指代蠟狀的東西,如蠟燭、蠟狀的工藝品等。
蠟氏的筆畫為8畫,由“虍”部和“氏”部組成。其中,“虍”部作為偏旁部首表示猛虎的形狀,而“氏”部則表明了與質、物等有關的意義。
蠟氏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它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蠟作為一種常見的材料,被廣泛用于古代的照明和裝飾等方面。因此,人們将以蠟制成的物品稱之為蠟氏。
蠟氏的繁體字為「蠟氏」。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蠟氏一詞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人常常采用簡化的字形,蠟氏可能被寫成「蠟氏」。
1. 她點亮了一支蠟燭,給房間增添了一份溫馨的氛圍。
2. 他用蠟制作了一個精緻的蠟像,栩栩如生。
組詞:
- 蠟燭:用蠟制成的照明工具。
- 蠟像:用蠟制作的人或物的模型。
- 蠟紙:用蠟漬處理的紙張。
近義詞:
- 蠟制品
- 蠟質物品
- 蠟制工藝品
反義詞:
- 非蠟制品
- 非蠟質物品
- 無蠟含量的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