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剪滅。《陳書·高祖紀上》:“公論兵於廟堂之上,決勝於罇俎之間, 寇 、 賈 、 樊 、 滕 ,浮 江 下瀨,一朝揃撲。”
“揃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n pū,由“揃”和“撲”兩字組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揃
撲
“揃撲”意為剪滅、消滅,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描述對敵人、勢力的徹底清除。例如:
“揃撲平蕭衍”指通過武力平定蕭衍的勢力。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廣雅》等古代字書。
《揃撲》(pái pū)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整齊、齊刷刷的樣子。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手部(扌)和蔔部(蔔)。蔔部在古代代表着蔔筮、占卜的意思,手部則代表着手的動作。
揃撲的左邊部首是手部(扌),右邊部首是蔔部(蔔)。它共有9畫。
揃撲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辭書。它記錄了漢字的字形、義理等内容。目前關于揃撲的具體起源尚不明确,但它在古代使用較為常見。
揃撲的繁體寫法是「撲」,由手部(扌)和蔔部(蔔)組成。繁體字「撲」在繁體字地區如台灣和香港被廣泛使用。
根據古代《說文解字》的記載,揃撲的古時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手部(扌)部分與現代一樣,但蔔部(蔔)部分則類似于「十」字的上半部分。
1. 人們站成了一排,揃撲地向前走去。
2. 整齊的步伐揃撲地震撼着觀衆的眼球。
3. 學生們手挽手,揃撲地唱着校歌走進禮堂。
組詞:揃步、撲去、揃坐。
近義詞:整齊、劃一、整潔。
反義詞:雜亂、混亂、雜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