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綏的意思、底綏的詳細解釋
底綏的解釋
安定;平定。《書·盤庚上》:“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 蔡沉 集傳:“天其将永我國家之命於 殷 ,以繼復先王之大業,而緻安四方乎!”底,一本作“ 厎 ”。《晉書·武帝紀》:“底綏四國,用保天休。” 唐 獨孤及 《賀袁傪破賊表》:“非陛下之齊聖格天,文思柔遠,豈能底綏盜亂,如此其速。”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綏的解釋 綏 (綏) í 安撫:綏撫。綏遠。綏集(安撫和籠絡)。綏靖(安撫使平靜)。 安好:順頌台綏(舊時書信用語)。 古代指登車時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底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安定、平定,多用于描述國家或局勢的穩定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dǐ suí(部分古籍中“底”通“厎”,讀作zhǐ suí)。
- 構成:由“底”(達到、緻)和“綏”(安撫、安定)組合而成,意為通過治理達到安定。
用法與文獻例證
-
《尚書·盤庚上》
“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
——指通過遷都延續國運,恢複先王功業,安定四方。
-
《晉書·武帝紀》
“底綏四國,用保天休。”
——強調平定四方諸侯,維護天賜的福澤。
-
唐代獨孤及《賀袁傪破賊表》
“豈能底綏盜亂,如此其速。”
——稱贊迅速平定叛亂。
詞義辨析
- 與“平定”的區别:
“底綏”更側重通過治理實現長治久安,而非單純的武力征服。如《尚書》例句中,通過遷都實現國家穩定,體現戰略層面的治理。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用于表達深層次的安定狀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尚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底止、底定。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從“廣”部和從“纟”部組成。可以拆分出“底”和“綏”兩個字。其中,“底”的意思是指底部,底止之意;“綏”的意思是指安撫、安定之意。
《底綏》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既可以用作動詞,表示安撫、使底止,也可以用作名詞,表示安定、穩定的狀态。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稍有不同,采用了繁體字的形式:「底綏」。可以看出,繁體字中的“綏”部分取代了簡體字中的“綏”字。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比較繁複,與現代的簡化字有所不同。不過,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現代簡化字的出現,“底綏”這個詞的寫法也發生了改變,變為了現代漢字中的“底綏”。
以下是一些關于《底綏》的例句:
1. 他用溫柔的語言底綏了她的憤怒情緒。
2. 在沖突中,我們需要以和平的方式底綏緊張局勢。
3.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他終于底綏了自己内心的紛亂。
與《底綏》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不太多,因為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詞語。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來形成新的詞語和詞組:
組詞:底綏國(指穩定國家)、底綏心情(指穩定的心情)、底綏狀态(指穩定的狀态)等。
近義詞:安撫、平靜、穩定。
反義詞:動蕩、混亂、不安。
希望上述内容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