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文才德行的人。 明 劉基 《送駱起源之新城知縣任》詩:“ 西江 富文彥,其俗淳以良。”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自征伐以來,右文為治,務弱其民,而尚武之風,澌滅殆盡,遂以‘士’字屬文彥之專稱,謬推為四民之首。”
“文彥”一詞的解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文彥”指有文才德行的人,常用于形容兼具文學才華與高尚品德的傑出人物。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劉基《送駱起源之新城知縣任》中提及“西江富文彥”,田北湖《論文章源流》也将其與“士”的專稱相關聯。
在起名文化中,“文彥”由“文”與“彥”二字組合而成:
組合後,“文彥”寓意才華橫溢、品德高尚、事業成功,常見于男孩名字,寄托對智慧與德行的雙重期許。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人物案例(如北宋名臣文彥博),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搜索來源。
《文彥》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才華出衆,有學問和才智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有才華、有文采的男子。
《文彥》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文(漢字部首-文)和彳(漢字部首-彳)。
文字的總筆畫數為4,其中橫畫1畫,豎畫2畫,撇畫1畫。
彳字的總筆畫數為3,其中橫畫1畫,豎畫2畫。
《文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社會,文人雅士被視為有高尚情操和才華的象征。
繁體字形為「文彥」。
在古代,「彳」字和現在的寫法稍有區别:「彳」字的上面沒有橫畫,隻有兩個豎畫,形狀類似于一對腳步。這也是「行」字的舊體字形。
1. 他是一個真正的文彥,不僅能寫詩作文,還精通音樂和繪畫。
2. 這位年輕的文彥在各個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
1. 文才:指一個人的文學才能和寫作能力。
2. 文采:指一個人的辭章文采或作品的風格。
3. 文雅: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有教養、有修養。
1. 才子:指有才華或特别聰明的人。
2. 文士:指有學問和才華,善于文學創作的人。
3. 美才:指有才智和美貌的人。
1. 無才:指沒有才智或才華的人。
2. 愚笨:指沒有聰明才智或理解力的人。
3. 拙劣:指文學作品質量差或才能低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