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俳賦的意思、俳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俳賦的解釋

骈體賦,為六朝時通行的一種賦體,講究骈偶聲律,字句工巧,實際上是押韻的骈體文,如 鮑照 《蕪城賦》、 江淹 《别賦》等。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夫俳賦尚辭而失於情,故讀之者無興起之妙趣,不可以言則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俳賦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賦體形式,盛行于六朝時期,其核心特點與骈文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别稱

俳賦又稱“骈賦”,是漢賦發展到六朝時期演化出的新形式。其名稱中“俳”原指诙諧遊戲,宋代後引申為對仗工整的文體特征;“骈”則強調對偶技巧,因此兩種稱呼本質相通。

二、核心特征

  1. 骈偶對仗:通篇以對偶句式為主,兩句成聯,注重字句工巧。
  2. 聲律和諧:講究音韻節奏,雖未形成嚴格格律,但追求自然流暢的韻律感。
  3. 用典與辭藻:常融入典故,語言華美,具有高度文學性。
  4. 體制短小:相比漢代大賦,篇幅更為精煉,抒情性增強。

三、曆史發展

俳賦形成于魏晉,成熟于南北朝,是漢賦向骈文過渡的産物。其演變路徑為:漢賦 → 骈賦(俳賦) → 律賦,反映了文體從鋪陳叙事向抒情審美的轉變。

四、代表作品

五、文學評價

明代徐師曾批評俳賦“尚辭而失于情”,認為其過于追求形式導緻情感表達不足,但不可否認它在修辭技巧和音韻探索上對後世律詩、骈文的影響。

(注:更多曆史文獻與作品解析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程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俳賦》的意思

《俳賦》是一個漢字詞語,它代表着一種特定的文學形式,是日本文學中的一種詩歌體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俳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表示它屬于「人」字旁的一類字。它的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俳賦》一詞源于日本,由兩個詞彙組成:「俳」和「賦」。其中,「俳」意為輕松、幽默,「賦」意為賦詩。結合起來,「俳賦」指的是以幽默、輕松的方式所寫的詩歌。

繁體

在繁體字中,「俳賦」可寫作「俳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俳賦」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以「峰」代替了「⺌」作為部首,整體為「峰賦」。這種寫法更加強調了與山峰相關的意象。

例句

以下是一句使用「俳賦」的例句:

他用俳賦的方式,将自己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緻。

組詞

與「俳賦」相關的組詞有:俳句、賦詩、山水賦。

近義詞

與「俳賦」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川柳、絕句、律詩。

反義詞

與「俳賦」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嚴肅詩、長詩、散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