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胄的意思、國胄的詳細解釋
國胄的解釋
帝王或貴族的子弟。 晉 潘嶽 《閑居賦》:“右延國胄,左納良逸。”《晉書·慕容廆載記》:“ 平原 劉讚 儒學該通,引為東庠祭酒,其世子 皝 率國胄束脩受業焉。”《舊唐書·太宗紀下》:“詔以 左丘明 ……等二十一人,代用其書,垂於國胄,自今有事於太學,并命配享 宣尼 廟堂。”
詞語分解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 胄的解釋 胄 ò 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甲胄(甲衣和頭盔)。介胄(“介”,甲衣)。 帝王或貴族的子孫:貴胄。胄裔。胄子(古代帝王和貴族的長子,都要進入國學學習,後亦泛稱國子學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
專業解析
“國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帝王或貴族的子孫後代,尤其強調其高貴的出身和世系。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國胄”指帝王的後裔或貴族子弟。“國”在此指國家、王室,“胄”本義指頭盔,引申為帝王或貴族的後裔。該詞強調其出身于統治階層或顯赫家族的血脈傳承。
-
語源與字義解析:
- 國 (guó): 本義指疆域、地域,引申指國家、邦國,特指最高統治者的家族或王朝。在“國胄”中,“國”指代帝王之家或最高統治階層。
- 胄 (zhòu): 主要有兩個含義:
- 古代戰士作戰時戴的頭盔。 如“甲胄”。
- 帝王或貴族的後代。 這是“胄”的引申義,取其“保護、延續”之意,指代能夠繼承家族地位和血脈的人。在“國胄”中,取此義項。
- 因此,“國胄”二字結合,字面意為“國家的後代”或“王室的後裔”,特指具有帝王或高級貴族血統的人。
-
文獻例證: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有所使用。例如,《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中記載:“(司馬)冏擁衆百萬,……挾天子而令諸侯,……國胄姻親,莫非名望。” 這裡的“國胄”即指與皇室有血緣關系的宗室貴族成員。
-
相關詞彙與辨析:
- 近義詞: 宗室、皇族、貴胄、王孫、帝胄、天潢貴胄。
- 辨析:
- “宗室”更側重于與皇帝同宗同姓的皇族成員。
- “貴胄”泛指貴族子弟,範圍可能比“國胄”更廣,但“國胄”更強調與國家最高統治權(皇權)的直接血緣聯繫。
- “帝胄”與“國胄”意義非常接近,常可互換,均指皇帝的後代。
“國胄”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專指帝王或最高統治階層的子孫後代,體現了古代社會對血統、世系和貴族身份的重視。其含義清晰,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社會結構中的特定人群。
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86). 漢語大詞典 (Vol. 3, p. 639). 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釋義與書證)
- 許慎 (撰); 段玉裁 (注). (1981). 說文解字注 (胄字條).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字源解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古代漢語詞典 (第2版). 商務印書館. (字義、詞義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國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ó zhòu(注意“胄”不讀作“zhōu”),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解釋
“國胄”指帝王或貴族的子弟,強調其出身的高貴與家族背景。例如:
- 晉代潘嶽《閑居賦》提到“右延國胄,左納良逸”,意為招攬貴族子弟與賢才。
- 《晉書·慕容廆載記》記載慕容皝“率國胄束脩受業”,即帶領貴族子弟拜師求學。
構詞與字義
- 國:指國家,象征權力與地位。
- 胄:本義為“後代子孫”,如《說文解字》解釋“胄,胤也”(後代血脈)。在“國胄”中特指貴族後裔,而非“頭盔”之意(此義項對應另一個同形字“冑”)。
常見用法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皇室、世家子弟的教育或身份,如《舊唐書》提及“垂于國胄”,指将經典傳授給貴族後代。
- 現代引申:偶爾用于比喻出身顯赫或家世優越的人,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常見誤區
- 誤讀:因“胄”與“冑”字形相近,易混淆讀音和含義。“冑”讀作“zhòu”,指頭盔;“胄”則指後裔。
- 誤釋: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國家英才”,但缺乏文獻依據,應為錯誤引申。
“國胄”是典型的古漢語詞彙,專指古代帝王或貴族家庭的子弟,強調血統與身份的高貴。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注意與同形字的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昂昂自若白發紅顔,白發朱顔拔葵啖棗敝習酬諾春彩大奴大碗茶大衆傳播吊恤底藴奪席談經芳塵返轍附農趕會格手肱膂宮庭過段黃耄繪制活財神教門加添羁遲介直雞鳴之助矜恃津頭柩室軍政屦舄狂談裡衣盟兄弟渑池會南無傩禮品從平脫清吭妻谒人際人造冰盛開生母身無長處視下如傷雙頭郡松花牋松香讨惡翦暴無迹可求獻芹小性格謝詞協揆楔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