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教民所習之六事。《逸周書·酆保》:“六容:一遊言;二行商工;三軍旅之庸;四外風之所揚;五困失而亡,作事應時,時乃喪;六厚使以往,來其所藏。” 漢 徐幹 《中論·譴交》:“昔聖王之治其民也,任之以九識……習之以六容,使民勞而不至於困,逸而不至於荒。”
“六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禮教和治國理念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六容指古代教化民衆的六種規範或事項,出自《逸周書·酆保》和漢徐幹的《中論·譴交》。其核心是通過六種具體事務來引導民衆行為,達到“使民勞而不困,逸而不荒”的治理效果。
根據《逸周書·酆保》記載,六容包含:
“容”在此語境中取“規範、容納”之意,與常規含義“包容”(如所述)有所不同,特指對社會行為的容納與引導。
建議查閱《逸周書》《中論》原文獲取更完整記載,可通過漢典網或滬江詞典進一步溯源。
「六容」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由「兀」和「人」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六個筆畫。在繁體中,「六容」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六容」來源于古代文獻《埤雅》中的記載,其意思是指人的相貌容貌。在古代,人們對容貌的描述常以「容」字來表示,而「六」則表示多個或充分。因此,「六容」可理解為對一個人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完全一緻。有關「六容」的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錄,但根據古籍《說文解字》中的描述,我們可以推測其可能的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六容」的形狀應該是由「六」和「人」兩個字形合并而成的,其中「六」可看作是六個豎形的「一」構成的,而「人」則是由兩個相交的「丿」組成。因此,一個可能的古代寫法是:「兀」(六個豎)、「⺅」(兩個相交的丿)。
以下是一些使用「六容」的例句:
1. 他的六容冷峻而又儀态萬方。
2. 她的六容高雅而又溫婉。
3. 這位明星的六容深深地吸引着觀衆。
1. 組詞:六親、六體、容貌。
2. 近義詞:容顔、相貌、面容。
3. 反義詞:丑陋、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