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水煙 ”。
亦作“ 水煙 ”。1.水上的煙霭。 南朝 梁簡文帝 《登烽火樓》詩:“水煙浮岸起,遙禽逐霧征。” 唐 岑參 《江行夜宿龍吼灘》詩:“水煙晴吐月,山火夜燒雲。”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之七:“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裡夜船行。”
(2).用水煙袋裝煙絲吸用的煙。吸時,煙從注水的筒管中通過,故稱。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煙草》:“ 蘭州 别産煙種,範銅為管,貯水而吸之,謂之水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一回:“伯父起來,洗過了臉,吃了一會水煙,又吃了點心。” 鄢國培 《巴山月》第一章六:“ 喻勝蜀 左手拿着白銅水煙袋,吹燃紙撚吸着水煙,煙袋水箱不斷發出咕噜咕噜的響聲。”
“水煙”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自然景象
指水上的煙霭,即水面或水邊因霧氣、光線折射形成的朦胧景象。例如南朝梁簡文帝詩句“水煙浮岸起,遙禽逐霧征”,唐代岑參詩中“水煙晴吐月”等均描繪此類意境。
煙草制品
指通過水煙袋吸食的煙草,屬于一種傳統吸食方式:
提示:水煙作為煙草制品時,需注意其健康風險。若需了解具體成分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愛問教育等來源的完整信息。
《水煙》(shuǐ yān) 是一個成語,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煙霧缭繞、水氣蒸騰的景象。
《水煙》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火,分别表示水和火,總共有12個筆畫。
《水煙》一詞可以追溯到《文選·賦褒姒賦》,出自東漢時期的張衡之手。在這篇賦文中,張衡描寫了漢高祖劉邦在潢川華陰地區的軍事行動,其中寫道:“但見水煙萦嶺,煙火連星。”這裡用“水煙”來形容山林中的煙霧彌漫景象。
繁體的《水煙》為「水煙」。
在古時候,《水煙》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寫法為「水菸」,菸即煙的意思。
1. 山谷間飄蕩着水煙,宛如仙境一般。
2. 晨霧中的湖面上升騰起一股水煙,美麗而神秘。
1. 水霧:帶有水蒸氣的霧氣。
2. 煙霧:由燃燒物産生的可見的煙氣。
3. 煙雲:煙和雲的交錯形成的景象。
霧氣、煙霧、水霧。
晴朗、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